桃坪羌寨位于岷江上游杂古脑河畔的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桃坪乡,距离成都163公里,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全寨98户人家,是羌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桃坪羌寨完整保存了羌族古老的民族特点,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谨工整。羌寨建筑皆以石块垒砌,顺应陡峭山势依坡而建,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其间碉堡林立、气势不凡、风格独特,被人们誉为“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及“神秘的东方古堡”。 羌族其居所多“依山而居,累石为室”。桃坪羌寨就是最典型的羌族建筑。片石、泥土和木头,在勤劳的羌民族手中,奇迹般地建筑起高十余丈的羌寨,他们世代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披星戴月,播种理想,收获希望。走入桃坪羌寨,就走进了这个民族之中,去领略浓郁的羌族风情,感受羌民族古老的历史,体味羌民族神秘的文化,品尝独有的风味食物,不能不为这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也不能不为这个民族走向辉煌的理念所折服。 这些坚韧古朴的建筑是在不绘图、不吊线、不搭架,用泥土和片石信手砌成的,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里的石碉墙面不再平光,而是别具匠心的砌出了一个波纹,使墙面正中出现一个从顶到底的棱角,这一棱角两侧被一分为二的墙,柔和地内弯,使墙面开成鼻状,它的奥妙在于使楼房所受压力通过这一曲线波纹分流扩散,同时又使单调的墙面顿生峥嵘,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和地震等自然灾害,至今仍然完好无损。 在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古堡象桃坪羌寨这样,一反传统城堡设东、西、南、北城门或出口的建筑模式,而筑成了以古堡为中心的放射状的8个出口,8个出口又以角道织成路网,本寨人进退自如,外来人却如入迷宫。 堡内完整的地下供水系统是世界古堡建筑中独一无二的奇观,它从5000多米高的大包山上引出一股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战争处代可以避免被对方断水,还可以作为逃离危险的暗道,和平年代又是经济有效的消防设施。这种“自来水”还可调节室内温度,成为“绿色空调”。 战争的硝烟已散尽,宏伟的建筑也失去了抵御外敌的意义,但它那精湛的建筑艺术和它所包容的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使它成为羌族光辉历史的见证,成为研究羌文化的一本绝无仅有的“教科书”,在世界民族文化史上放射出灿烂的光华。 桃坪羌寨依山而建,杂谷脑河水从寨前奔流而过。寨内耸立两座九层石块垒砌的土舍雕,与对岸山峰烽火台遥遥相望。羌寨民房依山建于斜坡之上,均以石块垒砌而成,古羌先民引山泉修暗沟从寨内房屋底下流过,饮用、消防取水十分方便,人行寨内但闻水声叮咚于地底。 桃坪羌案被中外专家称为"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桃坪羌寨民俗浓郁,羌民风味餐饮、羌族刺绣、羌山歌舞等将带你走进古老的羌族历史民俗文化之中。夜幕降临,篝火熊熊,羌家人围着咂酒,载歌载舞,往往是"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红日己瞳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