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自驾游游记:翻越夹金山 |
[游记]自驾游游记:翻越夹金山 |
2007-09-06 lu114.com |
邓池沟.蜂桶寨 我们上午不到11点就离开了东拉山,返回宝兴县城,然后在旅游路牌的指引下,驶向夹金山。 沿着河沟的公路路况很好,基本上能保持每小时近60公里的车速。很快,就见到了邓池沟天主教堂的指引牌。 过了这座桥,就可以到达那座深山里的天主教堂。 由于时间比较紧,我们没有去教堂。回到家查资料写博客的时候,我才觉得,其实当时我们该去看看的。 资料显示,那是座建于1839年的天主教堂。注意这时间,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在中国的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之前,西方的传教士们已经到达中国的西南腹地。 路牌上的人头像便是首位向西方世界介绍大熊猫的神甫——法国人阿而芒.戴维。记住这个戴维吧,他曾经先后三次来中国,在邓池沟传教期间“发现”(其实这发现是对西方人而言的,所以我加了引号)了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在内蒙古传教时则发现了“四不像”——麋鹿,而据说他还是第一个到达福建武夷山的西方人。由于他在动植物学上的杰出贡献,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关于戴维和他的“发现”,还有好多有意思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到网上去BAIDU吧。我是恶补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的。这其实也是写博的好处之一:当我们想向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时,发现自己其实也知道得不多,于是就去查资料,于是对自己也是一种丰富,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这样的道理吧。:) 不远就是蜂桶寨,那里是戴维“发现”第一头大熊猫之地,因当地人多养蜂而得名。 据说,当地政府曾规划将此地开发为旅游景点,可惜遇到了一位玩空手道的开发商。结果是开发商玩进了监狱,留下了一堆没有完成的开发建筑。其实这样也好,至少给那些喜欢探险的朋友留下了一个原生态的地方。 下图是蜂桶寨附近的民宅,明显的汉族特征。过了蜂桶寨之后,就要逐渐进入藏族人生活的地区了。 红色藏寨——硗碛 我们从飞仙关到夹金山行驶的这条公路,实际上也是当年红军一方面军飞夺泸定桥之后,从泸定赶赴藏区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走的路线。只是当年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如今的旅游公路。 硗碛是夹金山山下的一个藏寨。 71年前,硗碛是红色的,从江西一直走到这里的红军,将挑战他们遇到的第一座雪山。硗碛成了当年的红军作登雪山之前做最后准备的地方。 今天的硗碛也是红色的,一个巨大的水电工程,正在这里热火朝天地展开。 高峡因此而出平湖,但对当地生态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直还不错的公路也因此而变得坑洼不平,尘土飞扬。这应该算是我们翻越夹金山过程最难走的一段路。 路边的房屋已经是藏族特色的了。 一位藏族大妈,赶着几头猪(很多藏人养猪也像养牛羊那样,采取放牧的方式),走在路上。当我说要给她照相时,她乐呵呵地笑了。 终于,通过了硗碛这段乱路,我们又回到了青山绿水之中,空气中不再是尘土的味道。像当年的红军那样,我们也休整一下,接着就要走翻越夹金山的盘山道了。 越过夹金山 夹金山的名气,源于这是当年红军长征过程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夹金山其实是一条山脉的总称,其主蜂海拔为4950米,青衣江的源头也在这里。 翻越夹金山的艰难,据说是因为山上的天气多变,一会儿是艳阳高照,一会儿却是雨雪交加。我们的运气不错,整个翻越过程中天气一直都不错。 上山的路还没铺上沥青,盘旋在高山之间。在这样的路上开车,一是转弯的时候要小心,二是别往山下看,否则可能会眩晕的。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修路对生态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路下方的植被全被破坏了,这反过来又造成容易塌方。 远方,出现了雪山的身影。可能是因为气候变暖的原因吧,山上的雪并不多,只是在背阳的地方还有些雪。当年,红军是在6月份翻越夹金山的,那时依然是大雪漫山,而且几乎没有路,400多名红军官兵因此长眠于此。 让人感叹的是,在这样的高山,还有藏民在放牧牦牛。 一只雄鹰,翱翔在天空,它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路上能遇到不少自驾游的车辆,钦佩的是那些驾驶摩托重走长征路的勇敢者。 拐过一个弯之后,出现了一片稍微平一些的地。几个藏民在路边摆着烧烤摊,不远处还有几座藏式建筑(不好意思,照片没照好)。 我们已经到达公路能够到达的夹金山最高处了! 风很大,欣慰的是从没上过高原的孩子没有一点高山反应。 藏民烤的羊肉串味道很好,10元钱买了12串。照片中低矮的房子,就是他们住的地方。够艰辛的! 在和藏民攀谈的时候,向他递了一只烟,打火机却打不燃了。哈哈,高山反应。开的是弟弟的POLO车,动力不如低海拔地区那样足了,估计也有点高山反应。 现在摆在我们眼前有两种选择。一是向后转,返回宝兴,这样今天能连夜赶回成都,这是我们来时的计划。可我是实在不想走硗碛那段尘土飞扬的乱路了,更关键的是,夹金山的这点雪,实在是没让我们过到看雪山的瘾。 另一个选择是继续往前,进入阿坝州小金县境内。地图显示,前方达到达维镇之后,向右经过四姑娘山、翻越巴郎山之后,今天也能赶回成都。但那里在修路(据说是修建高等级旅游公路,以后从成都出发,两个半小时就能到达四姑娘山),下午不放行;再说四姑娘山我已经去过几次了。另一条路是奔赴丹巴,然后经过二郎山回成都。走这条路我们只能在明天才能回到成都。 雪山草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我们决定,继续往前,今天赶到丹巴县城。 下山的路不错,已经铺上了沥青。远处出现了一大块草坪,路边还有藏民的建筑。红军坪到了。据说当年红军翻过夹金山之后就在这里休息的。 我们也休息一下,再来几串藏民的烤羊肉串。^_^ 也许是降水少的缘故吧,在夹金山的这边,山不再是树木苍翠,有些光秃秃的感觉。 达维是一个藏族小镇。当年,翻过了夹金山的红一方面军,就是在这里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路边,立着一块红军会师纪念碑。 这里距离四姑娘山不到20公里,距离小金县城也不远。我们选择的经过小金县城,赶往美女之县——丹巴。
|
转自:http://www.lu114.com/article/223.htm8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