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回乡散记(二)——蒙山之行 |
[游记]回乡散记(二)——蒙山之行 |
2007-07-31 sina.com.cn |
终于去爬了蒙山。一早起来,带足了水和干粮,八点整,我们出发了。 从蒙阴县城到蒙山,开车不到40分钟的路程。正值旅游旺季,到这里游玩的人很多,其中也不乏很多山东境外的游客。 听说蒙山,源自一首革命歌曲,歌名忘记了,只记得情深谊长的旋律和歌词,"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想象中这里应该有很多革命时期红军的印迹。 进入大门,路就开始缓缓地高上去了。路两边照例是挂满花花绿绿的旅游商品的小摊,随着水泥路一路蜿蜒上去。但与别处不同的是,小摊当中有许多是专门卖煎饼的。摊位上一隔隔地摆放着很多菜码以及各种各样的调料,韭菜花,辣椒酱,豆瓣酱……小摊儿前面的地上,还会放两个塑料盆,里面是一层层不停爬动的活蝎。(蒙阴的蝎子是有名的,算是当地最有名的土特产之一。) 另外,路边还有许多坐在小马扎上卖大枣和栗子的当地人。正是枣和栗子成熟的时节,大枣一个个浑圆饱满,泛着亮光,用小网兜装着,成堆的码放在买枣人的面前,几乎把主人的脸都映红了。有几个人正蹲在地上剥栗子,我刚刚知道,原来栗子最初是裹在一个刺猬一样浑身带刺儿的大圆球中的。 向上走,是个叫药园的地方,狭窄的水泥石阶旁是看似天然生长的各种草本植物,地上相应地插着许多木牌儿,上面写着药物的名称和药性。 再向上,走过一段木头搭成的路,就到了坐索道的地方。 介绍蒙山的宣传单页上说到,孔子当年"登东山而小鲁",东山指的就是现在的蒙山。上面没有提下一句"登泰山而小天下"。不知当年孔子来的时候,这座山是什么样子。在索道仓里俯瞰,山全都被绿色包裹着,有的地方是很深的沟壑,沟壑里还遍布着成片的白色野花。半山腰处有一挂瀑布,名曰中国瀑布,挺壮观,只是不知为何要在瀑布旁的石壁上用红漆漆成一个大大的"涛"字。 索道本着"三快两慢"的原则停停走走,不多时就到了终点。从索道仓下来向上走不远,是雨王庙,庙里飘荡着慈悲的梵音,香火缭绕。庙上的琉璃瓦很新,橙黄色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庙前右侧空地上,有一眼方井,说是宋朝时修的,井水很神奇,传说能治百病,且能预测蒙山晴雨。我走到近处向下望,井很深,井底的水面黑黝黝的,这早已不是千百年前的井水了吧,它还能清澈如昔吗? 从雨王庙出来往上走,山势越来越陡峭,几乎全都是木头垒成的台阶。我们走走歇歇,好在隔不多远就有木凳或石凳供人们休息。路边的景致有些也很牵强,不过是依石头的形状给取上名字罢了,所以我们也不怎么关注,只是想赶快到达山顶。 据说蒙山的海拔达到一千一百多米,我们登到了栖凤台就转至西门顺中路而下了,所以并未到达最高处,只是登到了九百多米的高度,然而已经感受到孔子"小鲁"的意境了。透过树的枝叶,看到远处的众山都在低处,有些薄雾,天看上去白茫茫的,海一般。 稍作休息,便开始下山了。"上山容易下山难",果真如此,中路的山势更加陡峭,窄窄的石阶一层层排下去,有的路段几乎接近90度,且连续下好多台阶才有一个平台能让人稍微休息一下。下到后来,腿已软得如同棉花糖一般了。 山谷中本应有一条河,但因干旱,已经干涸了,只剩下大块大块白色的石头裸露在河床里。路边有块牌子,上面写着"响水涧",如今是水声皆无只闻人声了。 一路上来下去,总能看到身穿白纱裙,涂着浓重腮红和口红的十二三岁的女孩子,还有一些大人背着套在袋子中的硕大的古筝,或拿着木制的架子。后来在有些游客较多的地方看到挂着的红色条幅,上面印着"蒙阴县**小学古筝特色队"。有这样一支队伍并不奇怪,让我耿耿于怀的是,到处都是背着古筝的人,我却没有听见一声弹奏此琴的乐音。真是不明白那些上山或下山的人到底想把这些琴背到哪里,然而就算是被安放到青山间绿水前,对着这些熙熙攘攘的人群,由着红口白牙的小童,也奏不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之音吧。 路边遇到一个身材不高的中年男子,穿着褪了色的灰蓝色中山装,手里托着一只小猴子,吆喝着"照相三块!"小猴子头上戴着一顶黄帽,上面绣着"大圣"两个字,脖子上系着一根链子,链子的一端由主人牵在手里。有个小男孩儿过来照相,勉强用两只手托住小猴子,脸却害怕地扭到了一边。小猴子却很大方,对着镜头利落的扛起它手中握着的"金箍棒",极为配合地做"大圣"状。 我是爱动物的,就像在回来的路上,在"百花裕",那户农家院子里的长着豹子一样花纹和白色爪子的猫和拴在门口老态龙钟的大黄狗,远比餐桌上那一盆子炖鸡让我感兴趣得多。 蒙山上并非我先前想象的那样,有许多革命纪念地。我所见的,只有一个"红嫂洞",和一个像是当年做掩护用的未做介绍的石头垒成的洞,洞里面都零散地躺着几个空的矿泉水瓶。 回来的路上,在县城里一条很窄的路上,有一条岔路直指向一个漆成湖蓝色的紧闭的铁栏杆大门,岔路边是两排苍翠的柏树。在这样一个举国欢庆,热闹非凡的节日里,它显得那么的冷清,落寞,无人问津。 听说,这里是一座烈士陵园。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619ec1010006603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