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内蒙山西游记(一) |
[游记]内蒙山西游记(一) |
2007-09-09 sina.com.cn |
又一次结束了我的旅行。 今年夏天,我不仅领略了帝都的风云诡谲,也把玩了江南的秀色可餐,同时体味了北方的豪放不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有历史学学士背景的我,每一次旅行,都宛如重读一遍某一个或几个朝代的断代史。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内蒙古和山西,对于内蒙古,我先前了解的并不多,我仅仅知道,匈奴、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在这片土地上纵横捭阖;我仅仅知道,这里拥有着辽阔的草原、众多的沙漠。因此本来对于内蒙之行没有抱太大的兴趣。而山西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从夏朝开始,在三晋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大事件,留下了众多历史遗物,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足以使我心生向往。更为重要的是,山西是姥爷的故乡,我身体里汩汩涌动着的鲜血,有四分之一来自于这片土地。因此山西之行,也有些许寻根的意味吧。 这次旅行的行程如下: 8月3日,乘南航CZ6331,中午12:10到达呼和浩特,下午游览内蒙古大学及内蒙古大学博物馆。 8月4日,游览呼和浩特市内的公主府、大召、小召、五十九军纪念碑、将军衙署。 8月5日,游览昭君博物院。 8月6日,车至大同,游览华严上寺、华严下寺、九龙壁、善化寺。 8月7日,游览大同云冈石窟,悬空寺。 8月8日,游览北岳恒山,应县木塔。 8月10日,参观新落成的内蒙古博物院。 8月11日,游览希拉穆仁草原。 8月12日,游览库不齐沙漠。 8月14日,乘南航CZ6332,下午2:06返回郑州。 和硕恪靖公主府 埋葬王昭君的青冢之上 和亲——中国历史上最为残忍的事件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醒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做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 来到呼和浩特后,最初令我震撼的竟然是和亲。 离舅姥爷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恪靖固伦公主府邸。这座府邸最初的主人是嫁于喀尔喀蒙古部落敦多不多尔济王的康熙皇帝的六女儿。在恪靖固伦公主身后,又有10位公主、格格在这座公主府中生活过。 中原王朝的统治者总是要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觊觎,为此,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修筑长城、武装抵抗、和亲政策……然而万里长城从未真正阻挡过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入侵的脚步,还是康熙老爷子高明,他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于是,他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了双重标准,对归顺的部落进行笼络姻亲和结盟,对于桀骜不驯的部落则进行武装讨伐,前者可以通过一组数字加以验证:“辛亥革命前的300年间,满族蒙古族通婚达595人,其中出嫁给蒙古部落的公主、格格就有432人,皇室娶蒙古部落王公之女也有163人。”后者则可以通过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的历史事实得出结论。在呼和浩特的小召(蒙古藏传佛教寺庙称之为“召”)院内,树立着一座康熙纪功碑,就是康熙在战胜噶尔丹后志得意满的邀功辞。康熙是将一道无形的长城建在人们心里。 我无法考证《康熙王朝》中嫁于噶尔丹的蓝齐尔是否确有其人,二月河以河南汉子特有的大气和细腻的笔触对蓝齐尔进行的描写令我动容。蓝齐尔本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儿,并且有了自己的恋人,如果不出意外,她可以过一辈子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日子。山雨欲来,康熙顾全大局,执意让她嫁给噶尔丹。她无法抉择,只因她是皇帝的女儿,于是,她告别了昔日的恋人、告别了挚爱的亲人、告别了自己的少女时代,来到了远在天边的乌兰木通。她告诉送她的哥哥,请他转告自己的父亲,她已是噶尔丹的女人。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中,饱含了哀怨。之后,随着噶尔丹野心的膨胀,康熙不能容忍,康熙御驾亲征,打败了噶尔丹。蓝齐尔和父亲分别数年之后,在战场上与父亲重逢的场景是这部小说的高潮。此时的蓝齐尔已经彻彻底底地爱上了噶尔丹,而噶尔丹却成为大清帝国的刀下鬼,在蓝齐尔的心中,仇恨代替了亲情,当康熙帝请蓝齐尔回家时,蓝齐尔哭着说:“我的家在乌兰木通,我要带阿密达回自己的家,我要把他抚养成人。我爱我的男人,爱我的家,我不会回去的……”每次读到这里,我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众多女人的面庞:知名的,不知名的……她们就是从西汉开始的加入“和亲大军”的皇家女子,她们中著名的有王昭君、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我记得史建群教授在讲述汉初刘邦周围的谋士时,特地提到了娄敬。他说:“和亲这个馊主意就是娄敬提出的。”史教授关于和亲的观点十分明确。和他的观点一致,无论和亲是西汉初年的权宜之计,还是盛唐对于少数民族的一种恩施,我对它的评价始终是负面的。在呼和浩特埋葬王昭君的青冢前,我看到了董必武所作的一首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政治家自然要从民族团结等方面来表明昭君出塞是功昭日月、彪炳千秋的壮举。然而他们真的忽略了这些平凡女子的感受。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旗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归故乡……这首词出自远嫁乌孙王的汉代细君公主之手。孤独寂寥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中国历史历来是以男人为主角的,为了彰显主角,他们往往不惜牺牲女人这一配角的贞操、幸福乃至生命。女人,在逝去的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只配成为男人手中的玩物。遥想当年,红粉佳人坐于帐中听闻胡琴琵琶,帐外却是漫天飞舞的黄沙。佳人再一次想起了遥远的祖国、想起了年迈的双亲、想起了……佳人强忍着眼泪,她害怕被泪水打湿的妆容引起别人的猜疑……自汉代以降,和亲的女子无数,而能为历史铭记的却寥寥无几,她们已经幻化成为一个个记载中国女性屈辱历史的符号! 在固伦公主府和昭君博物院,想到了以上这些,可能会有偏颇,但这的确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自古红颜多薄命。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bf60c7010009rx3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