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家乡沂蒙山 |
[游记]我的家乡沂蒙山 |
2008-05-22 sina.com.cn |
坚守了3天的张灵甫被歼3小时后,国民党的援军才赶到,扑了个空,华野的人早已毫无踪影。此战役陈毅、粟裕敢冒军事之大忌,在敌军云集区内,大胆集中兵力围攻74师,令蒋军所始料不及。有人说,张灵甫若能再坚持3小时,战局将会改变。但是“华野”未给3小时,命运未给3小时,历史未给3小时。也有人说,张灵甫被国民党的将帅耽误了,被李天霞耍了。总之张灵甫不死,天理不容。 现如今,孟良崮已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来此的游客仰望着耸入云天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听着导游的讲解,思绪万千,感慨万端。 浮来山,又名浮丘。位于莒县城西9公里处,海拔298、9米。2001年4月山东省政府定名省内地四处地质公园,被誉为“地质教学的天然课堂”。大约在4、5亿年前浮来山还在沉在汪洋大海之中,后虽地壳抬升。形成陆地,地壳不断变动,几经沉浮,形成独特的地质奇观。山中的定林寺是山东省最古老的寺院之一,相传南北朝时著名的文学评论(美学)家刘勰出家于定林寺,其所撰中国第一部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距今有1500多年。同时代的世界文化名人中,只有亚里士多德与之比肩,因此刘勰又有东方亚里士多德的美誉。刘勰一生坎坷,历经宋、齐、梁三朝。六朝前,文学评论只有散文,无专著。刘勰第一次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文学的各个方面,总结了西周以来的文学。他反对形式主义,主张文学不仅有华美的文字,而且首先应当有充实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充沛的情感。阐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文章的作法以及文学批评等问题。《文心雕龙》的书名,刘勰解释为“文之用心也,若雕龙文”。此专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文学、历史的价值都很高,是今人研究先秦文学发展的重要资料。1962年,郭沫若到浮来山参拜,感念于《文心雕龙》的卓越成就,亲笔题写了“文心亭”和“校经楼”,为浮来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定林寺前院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主干粗15、7米,高24、7米,荫蔽20余亩。树龄3700多岁,至今枝繁叶茂,被誉为“天下第一银杏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向全世界播放过此树的神奇秀姿。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隐公与莒子曾在树下会盟,当时就称之为大树。古诗云:“蓦看银杏树参天,阅尽沧桑不记年。秦柏汉松皆后辈,根蟠古佛未生前。”对于银杏树主干的粗细有大8搂,小8搂之说,因主干上粗下细,高个儿的人8搂,小个儿的人也是8搂。还有“7搂8拃1媳妇”之说,古时有一书生在树下避雨,想量一下树有多粗,就张开双臂,搂了7搂,发现一个媳妇也在树下避雨,因男女授受不亲,书生又用手拃了8拃。故树粗有“7搂8拃1媳妇”之说。 清顺治年间莒州知州陈全国立碑题诗曰:“大树龙蟠会鲁侯,烟云如盖笼浮丘。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比层层螺髻头。史载皇王已廿代,人经仙释几多流。看来古今皆成幻,独子长生伴客游。”如今的浮来山,山——浮来山、树——银杏树、书——《文心雕龙》,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 有奇山,必有秀水。沂蒙山区的母亲河——沂河,发源于鲁山,是山东省境内的第二大河,从沂蒙山区纵贯临沂南部平原。流域面积17325平方千米,年流量35、1亿立方米,河床最宽处1540米。两岸青山绿水,芳草鲜美,绿树成荫,稻花飘香。河水环山绕崮,款款南行,流经沂源、沂水、河东、罗庄、苍山、郯城等县区,由郯城县吴家道口村流入江苏省。明代诗人伍文献曾游览沂河,赋诗云:“马逐芳春草路竿,胜游应说到沂川。和风软泛桃花浪,暖气轻浮丽日天。俗虑尽随流水去,襟怀都向碧波前。追思点瑟当年事,吟咏归来兴浩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沂河像一条伏卧在沂蒙大地上的巨龙,用自己质朴的清流,哺育着沂蒙人民,创造了举世辉煌的齐鲁文化。1966年,在鲁山前怀奥陶纪石灰岩溶洞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刮削石器、石核等文化遗物。1981年在鲁山南麓发现了“沂源猿人”的化石,与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处于同一时代。50万年前的“沂源猿人”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的史前文明。 1974年6月7日,考古工作者在临沂银雀山的汉墓中,发现了著名的《孙子兵法》和已失传1000多年的《孙膑兵法》等竹简4000多枚。证明《孙子兵法》源于孙武完成于孙膑,并非一人专著,此“兵法”是对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期战争经验的总结,证明了孙武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孙膑兵法》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被尊为书圣的东晋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其故里就在临沂市的兰山区。王羲之所书的代表作《兰亭序》,飘若游云,骄若惊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公元303年王羲之出生于琅琊(今临沂),后随家族迁至会嵇山阴(今浙江绍兴)。曾做过右军将军,故又称王右军。其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具佳,尤善隶书。南迁后,舍故宅为佛寺,历经兴废。金傀儡政权伪皇帝刘豫时,易名为“普照寺”沿用至今。抗战前寺院较为完整,日军占领临沂后,寺院被毁坏,文物遭洗劫,仅存的大铁钟又毁于“文革”。从1982年开始,政府拨款,对王羲之故居分期整修,1990年拨款400万元修复故居。游人至此,赏书法、观美景、思前贤…… 被誉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他的家乡就在沂蒙山区,沂南南部的阳都。沂南铁山东南有座凤凰台,据说是诸葛亮小时学文习武的地方。沂蒙山区中有许多叫“诸葛”的村庄,村中许多姓“葛”的,可能是诸葛氏的后裔。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屏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之一,距今2000多年,莱芜与博山交界的青石关,沂水与临朐交界的穆陵关是两个重要的关口。 在战争年代,且不说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就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红嫂的故事”就令人为之动容。故事发生在沂南县马牧池公社(乡)红河西村,1940年春天,18岁的庄新民在一次抗日战争中受伤掉队晕了过去,被刚生孩子几个月的哑女人“红嫂”(明德英)藏到一座空坟墓里,用其乳汁将庄新民救活。在明德英夫妇的精心照料下,庄新民的伤病逐渐康复。41天后,庄新民要去找部队了,明德英将家中的最后一只鸡杀掉炖给庄新民吃。庄新民临行前,跪在这对好心夫妇跟前流着泪哽咽着说,爹!娘!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定会回来看你们!……这个故事被文艺工作者改编成现代京剧《红嫂》和舞剧《沂蒙颂》,传遍了全国各地。 解放后在上海担任厅局级干部的庄新民找到了明德英,并带领全家人去沂南县看望明德英一家人。他叮嘱孩子今后不要忘记感恩,要永远铭记这位伟大无私的“红嫂”,要记得老区人民的恩情。后来自己行动不便了,就让儿子去看望。1995年明德英病逝,庄新民在家中设灵堂祭奠。此后,他每年都让两个儿子去沂南给明德英扫墓,并看望其家人。2007年3月9日,84岁的老战士庄新民在上海去世,临终,他嘱咐儿孙,要永远铭记和感谢山东沂南县的“红嫂”家人和老区人民。 还有一个令人为之动容的“红嫂的故事”险些被历史淹没,这个故事也是发生在沂南县马牧池乡,不过是在东辛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caabfb010093nq.html4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