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保山游记:和顺侨乡 |
[游记]云南保山游记:和顺侨乡 |
2008-04-07 17u.com |
去腾冲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是陪同着中国教育出版社的朋友去的,做为陪同,有的时候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风景和了解这里的一些东西了,图片也不多,但应该也可以看到一个轮廓吧. 我们是从大理驱车过去的,从滇西北往西南方向走,路程340多公里,车行6小时,路况比较理想,有部分路段为高速公路,有部分为2级路。我们的行程是当天住腾冲,第二天一早游览的和顺。 景区导游图。 冬日清晨的陷河,显的安然而娴静。 和顺是一个迷人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是冬天,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气温是很底的,在零下2度左右,但是太阳出来后温度又在一路的飙升,中午的时候可能有14度左右。因为温差太大,所以湖里的水都是在冒烟的,很漂亮,很壮观。 和顺乡位于腾冲县城西四公里,全乡总面积16.8平方公里,海拔1500—2000米之间,全乡人口 5000人,而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则达10000多人,是全省著名的侨乡。于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一。 和顺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现有人口6千余人。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 陷河是和顺村口的一条小河,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因其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陷河。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和顺图书馆,是中国乡镇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图书馆,馆藏古今图书及地方文献达7万余册,其中不乏善本和珍本书籍,清代木刻版本、大型丛书为馆藏之宝。1980年,和顺图书馆纳入了国家公共图书馆建制,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书馆(当时是用卡片机拍得,手抖了。) 和顺人追求儒雅,他们不仅把追求知识、追求文化的思想代代相传,更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了村中的各个建筑之上,村中随处可见门楣上高悬着多年烟尘遮掩不住的“书香世荫”、“诗礼传家”等匾额,宗祠里的房屋、牌匾,荷塘中的亭台轩榭无一不流溢着悠远的文化和书香,表露出他们美好的愿望。 信步于和顺的小街与巷道之中,总让人感到说不出的愉悦与舒服,所有的建筑都显得是那样的和谐,雨水冲刷过后反射着晶莹亮光的青石板路、风水月台上摇曳着簌簌作响的香樟树、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牌匾、依山傍水的宗祠、倒映着参天大树的龙潭……所有的一切都向世人展示出一种中原儒家文化所独有的宁静与儒雅;展示出扎根于田园,得益于现代的水乡风情长卷。 广场上的大水车。 这几棵樟树肯定有几百岁了。 乡村道路旁屹立着供人避雨的灰色的风雨亭,潺潺溪流和睡莲间的具有明代风格的洗衣亭,依然有少妇在水边的厚木板上捣衣洗菜,白鹅像唐诗描写的那样在龙潭里悠游。 洗衣亭。 清晨的一束阳光。 阁旁的蕉溪村,有数十户人家,沿山而居,其中有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故居。艾思奇的故居,为一中式院落,建筑较为精巧,正房前厅有一石砌圆形拱口,青藤缠绕,古朴秀雅。 艾思奇纪念馆(楚图南题)。 毛泽东对艾思奇的评价。 。。。。。。 或者,1年后的今天,我对和顺的印象只是一个轮廓了,一是当时我是带着工作而去的,二是时间已经过去了1年,但是和顺不愧为中国十大魅力古镇,对她的仰慕依然留存心中,我想我还是会再去的,再深入地去了解和读懂她的!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91551.html5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