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10月3日天津之行 |
[游记]10月3日天津之行 |
2007-07-16 sina.com.cn |
夏夏的同学10月3号在天津举行婚礼,他应邀出席。于是国庆刚放假,我俩就开始商量3号的天津之行了。除了我们两个人,我还拉上袁翠和她的舍友作陪,哈哈,人多一点总会更热闹些——夏夏如是说。 本来说好赶早上6点的那班火车,可是,我不小心睡过了头,害得袁翠和雷露早上5点在学校门口空等了我半天,最后无奈,跑到我家楼下狂摁门铃,这才把睡梦中的我弄醒了。唉,这个开头可真不好,我愧疚的不行,匆忙洗漱完毕后就跑下楼了。可恶的是电梯没开,我只能从十五楼跑下去,原来以为爬十五楼才会很累,可是现在下十五楼也变得漫长起来。 6点的火车是赶不上了,我们四人来到火车站时,早上8:30的那趟城际列车也没有座位了。无奈,我们只能选择大巴车,从高速路走,或许还能省些时间。7点15分,大巴车终于出发了。 到了天津已经上午十点了,比我们计划的时间晚了两个小时,当然有些扫兴了。我把气都撒在夏夏身上,他说什么我都反驳。他说打车去五大道,我偏要找公交车。不过,我的倔犟始终只是发泄,为了节省时间,为了照顾袁翠和雷露的情绪,我还是妥协了。我们打车来到了天津之行的第一站——五大道。 我们逛的第一道是重庆道,呵呵,当然是因为家乡的亲切了。五大道风貌建筑保护区整修投资三亿元、历时三年。我们看到的就是整修后的五大道。以下文字是从互联网上找到的关于五大道的介绍: 在天津,如果要选择一个最能彰显城市魅力与历史品味的好去处,那自然是“五大道”了。今日之五大道,其概念已非局限于几条马路,而是一个整体性的区域,它涵盖了著名的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以及与之相间的昆明路、云南路、桂林路、长沙道、湖南路、河北路、南海路、新华路、澳门路、洛阳道和郑州道等 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显著标志之一是拥有众多异国风格迥异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的名人故居和风貌建筑成为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五大道”地区是天津名居名宅最为集中的地区,游览“五大道”,看看天津的“小洋楼”,实际上是漫步在建筑艺术长廊上的一次趣味旅行。这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因小洋楼多、保存完整、建筑风格多样以及体现出的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而著名,总建筑面积超过99万平方米,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这些风貌建筑从建筑形式上丰富多彩,有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构成了一种凝固的艺术。 五大道浓厚的历史感也是特有的,五大道地区作为近现代天津历史的一个体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少近现代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每幢建筑里都蕴含着故事,充分展现了近代中国百年风云。包括大总统曹锟、徐世昌以及北洋内阁六位总理、美国3l届总统胡佛、国务卿马歇尔等上百位中外名人曾居住于此。 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筑最早、最宽、最长的马路。马场道121号小洋楼,原为英侨学者达文士居住,称“达文士楼”,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筑。坐落在马场道上的还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学院。北疆博物院是中国早期博物馆之一,创建于1922年,建筑为平面“工”字形,具有罗马建筑风格。工商学院建于1925年,主楼三层带地下室,外檐大块蘑菇石墙面,曼塞尔式瓦顶,圆形大钟,为法国罗曼式建筑风格。 其次是睦南道,有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道路两旁绿树掩映着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漫步其间,使人感到路、房、树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睦南道20号为孙殿英旧宅。建于1930年,为三层带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馆,颇为豪华气派。24号为中国近代外交家颜惠庆旧居,建筑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28号的罗马柱廊意式公馆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后代李叔福旧居。50号为张学良二弟张学酩旧居,红砖清水墙,坡瓦顶,具有英国庭院别墅风格。 五大道上还有两座中西合璧的公馆。一是大理道3号、5号的蔡成勋旧居。3号是主楼,外观法国罗曼式,内装修使用中式木雕。5号为中式四合院家庙,垂花门及门窗隔扇,砖、木、石雕,无一不精。另一是重庆道55号庆王府。为清朝庆亲王载振的公馆,主楼平面由二层楼的四合院构成,西式外檐,中式天井和装修,顶层为祖先堂。庭院东部为中式花园,有假山、石洞和六角凉亭。 文化保存是一个城市的最大资产,五大道地区不仅单体建筑保护良好,而且整个街区布局得以完整保留,五大道的规模、完整保留的单体风貌建筑和区域整体布局,在整个北方地区乃至全国范围都是首屈一指的。近年来,随着这一区域的开发,庆王府及和平宾馆内毛泽东、周恩来曾居住过的小洋楼等都已对外开放,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已成为“近代文化旅游”名片。 旅游部门十分注重对五大道的整体包装,五大道充满着商机,更为生机勃勃。其中,昔日之官府豪门、洋楼别墅成为令人夺目的餐饮、娱乐、休闲的场所。一批文博展馆如“近代天津与世界博览馆”、“爱梦缘文化艺术博览馆”、“华蕴博物馆”、“民俗文化艺术中心”相继建立并对游人开放。(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对于建筑,我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知识储备,除了赞美五大道的房屋有特色,有味道,估计也找不到更加专业的词汇来描写了。所以引用了一段文字,和四张图片,想给大家一些更地道的认识。 我自己也拍了一些照片,就作为以上文字和图片的补充吧! 总之,逛完五大道,形成了我对天津的第一印象——整洁有序,风韵犹存。 接下来,我们去了西开教堂。 西开教堂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又称老西开教堂、法国教堂。位于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坐西南朝东北。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主持修建。抗日战争时期,老西开近34公顷的中国土地被法租界鲸吞。 西开教堂因地处法租界,又是法国传教士建造,故旧时津民亦称之为法国教堂。教堂建筑面积1891.95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采用法国罗曼式建筑造型,正厅从正门两侧到底部的祭台,有两排(每排7根)共14根立柱,形成三通廊式。中殿以叠式复合方柱廊,支撑大小半圆券顶。中央高大的穹窿顶,通过八角形鼓座与支撑拱架券顶。中央高大的穹窿顶,通过八角形鼓座与支撑拱架券廊柱相连。室内八角形的穹窿顶及侧窗均以彩色玻璃嵌作画。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充满宗教神秘气息。教堂入口左右筑有塔楼。三座穹窿顶均略向上拉长,以木构架支撑,表面以绿色铜板覆盖,上置十字架。 1976年大地震中,两座前塔楼圆顶的底座严重震损。1979年动工修缮,1980年秋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恢复宗教活动。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主教座堂。堂内每日早晨举行宗教活动。逢星期日及天主教节日,早晚皆有宗教活动。 西开教堂也正如介绍中所描述,教堂里很有风格,内墙的彩绘所用的色彩以浅蓝色和黄色为主,很淡雅。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教堂里人还是不少。祷告席上整齐的摆放着粉红色的玫瑰花朵,似乎早上这里进行了什么仪式。教堂里进出的人挺多,可是大家一进来就变得特别的安静,有些人正在祷告。香水百合的芬芳弥漫着整个教堂,外面的音乐声一直响彻着,传到了教堂里面,更加增添了教堂里神圣的气氛。可惜教堂里面不让拍照,所以教堂里的场景没法展现给大家了。(未完待续)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5c79d420100059y2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