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天津之前,就做了天津的功课。本人每到一个地方最关心就是当地的特色饮食,其次才是当地的文化建筑。上google查了天津饮食,天津确实是一个小吃城市天津三绝的狗不理包子、桂发祥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之外,有芝兰斋糕干、煎饼馃子、贴饽饽熬小鱼、石头门坎素包、白记饺子(清真)、炸素卷圈、锅巴菜、小宝糖炒栗子、果仁张、茶汤、驴打滚等,简直太多了。 天津的麻花以桂发祥麻花为名,其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因店铺座落于十八街,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麻花是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所以18街每个店铺都是麻花。这次到天津出差选择入住的是天津旅馆街上的华富宫酒店,说是旅馆街,说实话很短的一条街,大概100米不到,说是旅馆街,其实就是街的两边是华富宫南北楼,南楼一般,北楼好。旅馆街的对面就是18街,也是不到100的街。这个18街是室内的一个街,说是街还不如说是麻花城。这里的麻花样式真是多,大大小小,看的满眼都是。麻花再怎么样还是麻花,味道我吃了都差不多。而且是油渣食品,没多次。后面发现在这边多吃油渣食品好像不上火,估计和这边气候有关。 耳朵眼炸糕的生产有百余年历史,清光绪年间,创始人炸糕刘刘万春以卖炸糕谋生,由于精工细做,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加之该店铺选址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被众食客戏称为耳朵眼炸糕,旺销不衰。18街也很多耳朵眼炸糕,看了下,和什么油渣饼差不离,不是很感兴趣。 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已有百余年历史,店主叫高贵友,他的乳名狗子。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其名。他的包子很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火,狗子卖包子忙的顾不上与顾客说话,人们取笑他: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长,喊顺了嘴。包子出名了,高贵友的大名反倒被忘记了。以上就是狗不理的由来。现在天津街面上到处都是狗不理包子,据说这些包子都是狗不理总店分销下来的。但是我没吃出它什么好味道,还不如福州的小笼包好吃。估计是我没到它的总店吃。 制的。这次对天津的小吃印象大大折扣。 天津的出租车,比较让我烦,一个偌大的城市,满街跑的都是没屁股的夏利车,而且还破,估计早该淘汰的。在32度的大热天还不开空调,怀疑这样破车空调都开不起来了。搞得我们抗着2箱的设备满世界的找有屁股的出租。 天津还需进行搞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