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津游记(之四五大道,西开教堂) |
[游记]天津游记(之四五大道,西开教堂) |
2008-07-01 xiangsheng.org |
青岛市从火车站到“八大关”之间的老城区有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靠海,一是有起伏但是不险峻的地形,一层层的洋楼梯田一般顺着山势铺排开,当地政府规定,老城区的洋楼不许拆除增改,不能开设商业娱乐区,所以这里整体的幽静得到了强有力的保持,这是一个罕见的有文化良知、前途无量的精明决策。哈尔滨曾经因为其殖民历史获得过一大批规模、艺术成就、经济价值都难以估量的建筑精品,但是现在导游只能这么说:“现在您站的这块柏油路下面,过去是一条完全由方条石铺成的马路。路中间这个蓝绿玻璃修起来的坟包一样的玩意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市长亲自主持设计的,原来这个地方是一座全木拼接的教堂。”拆了也好,拆了干净。五大道洋楼区,算是天津的一个标志吧,不管是谁,恐怕都不一定敢再存心要拆除它了。 五大道的上午是一个缓慢、美好的上午。 虽然地势一马平川,但是街路曲折,再加上很茂盛的树和很稀少的人群,洋楼的布局就显得错落有致,能一下子把人带进典雅幽深的气氛里。单论建筑水平,马场道应该更优胜,可是马场道的地理位置决定上面来往的车多,有一侧的环境几乎被破坏了,外面的城市总是泄漏进来,来这里与其说是“看洋楼”不如说是看一种节奏和旋律,所以就不如相邻的睦南道。五大道算上成都道好像应该是六条,每一条我都从头走到尾,每一条都让人羡慕。五大道上的楼大多是“旧居”,这个旧居和一般的“故居”不一样,住在这里的是当年的名医,银行家的少爷,或者得道的大太监,军阀姨太太,但是没关系,都有一块石牌子不偏不倚地介绍这座宅院的历史和建筑的来龙去脉。五大道的宅邸大多围有高墙,关门闭户,看一幢建筑要站在对街去观察树冠之间的顶楼,这样最好,要是把围墙统统扒掉,建筑就成了陈列在T型台上泳装胴体,毫无生命,根本不美。五大道的洋楼风格各异,用处也各异,有的变成了政府办事机构,有的变成了小公司,更多的好像是还在住人,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哪位富翁会不去买京郊别墅,而专程来选购一幢五大道上的豪宅,应该有。五大道的每一所建筑都封闭过一段很小范围的回忆和机密,这些记忆的阴影如今还以某种形式残存着。 从五大道出来,像是看过了一场有意渲染的电影。随便坐一趟公共汽车,都到吉利大厦,也就是西开教堂。在公共汽车站刚一下车,我倒没找到西开教堂,爬到过街天桥上面,再看刚才下车的地方,转过身一抬头,二百米外那个高大的轮廓绝对是西开教堂。哈尔滨曾经号称“教堂之城”,但是从规模上应该都比不上西开教堂。教堂还在正常“使用”(不是亵渎,我不知道这个术语怎么说啊)而且不收门票,这天是星期天,里面正在做礼拜,有那么一位很年轻的先生在布道。我前边的几位女游客先掏出手机来拍照,什么背后是人群的,圣像下面的,能忏悔的小木头房子,天花板,拍一溜够,然后齐刷刷麻利地在后排垫子上跪下来,开始哼哼,求子求财,眼看是八成要出“功能”。我实在尴尬,退了出来,里面开始唱赞美诗,那几位还在哪儿跪着,不知道她们都闹明白这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没有。 |
转自:http://www.xiangshe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4&replyID=77244&id=11068&skin=12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