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之旅——从盘山古道到方山地质公园(游记) 复古之旅——从盘山古道到方山地质公园 很久没有出去走了,更久没有写什么游记,仿佛自己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于是也觉得生活越来越淡漠。幸好不时有朋友的提醒,让我知道我还属于游走一族,看来生活真的不能没有激情,否则我们极有可能在生活中迷失自己。 一、盘山古道 两年前,我去了太湖尖和自认为的“盘山古道”。两年来,通过一些地图、游记和其他资料,总怀疑那次走的并不是真的盘山古道。于是通过各种网上的求证、反面论据在头脑里不断叠积,总让我蠢蠢欲动,因为我感觉思想中最厌烦的就是让遗憾逐步掩盖希望。 当天气终于晴朗,当自己终于完成上午的工作任务,于是叫上在被窝里等待NBA明星赛的驴友,去寻找新年的新希望。 再一次来到陈家洋,曾经走过的“古道”入口竖起了一块“盘山古道”的碑,不过通过当地老人的解释,原来真的还有一条古道,在同一路口向不同方向延伸。我们顺着没有走过的路线,探寻心中的盘山古道。 终于看到那几级碇步,虽然仅仅是几级而已,但是已经呈现出想象中古道的情趣。可能盘山岭一段的古道本身并不长(按书上说也只有2.6公里),所以古道上的一切总显得那么袖珍。我们一直沿着小溪前进,听着潺潺的溪水声,偶尔几次踩着碇步跨过小溪,开始相信为什么有诗咏“青山遮莫盘千匝”。 古道虽短,但是古色俱全。 古道上的古桥已经非常破旧,破得我几乎看不到他的存在,但是他象许多坚强的先辈们一样,凭着那份年月的积累无形地向过往的人显示他存在的价值。 还有古道上的小湖,或者应该叫池塘,她的湖水绿得让人有无尽的遐想。 半山亭据说刚好置于半山腰,看她老的快要倒塌的样子,以及亭前亭后的几棵饱经风霜的老树,似乎在验证人们对她古老的评价,不过看几根石柱,应该是经过几番重修。无论怎样,当我们想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多人曾经或即将和自己在这个简陋的屋檐下同处过,尽管在半山亭提供茶水的古人已不在,我怎么能够不会有感触呢?! 毕竟触景生情是我们情感的自然流露,如果有一天让我们生情的景消失了,即使我们的想象力最怎么丰富,我们的那份纯真的情感是否还能自然流露呢? 站在盘山岭,虽然我体会不到“盘山盘半年”,但是能感觉到“盘山霄汉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