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长滩——沙坡头的桃花源 |
[游记]南长滩——沙坡头的桃花源 |
2008-05-22 sina.com.cn |
从宁夏沙坡头旅游区坐快艇2小时,西行55公里,就是南长滩村了。这是黄河岸边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是一个临近黄河边上不大的山村,嗅不到一点现代生活的气息。满眼是枣树、梨树、杏树,静谧清幽的古树林中,一些石垒土砌的原始村落静卧在这里。交通闭塞,使其几乎与世隔绝,村民们耕于滩余河滨,舞于河洲芦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衣食粗足而陶然自乐的生活。梨园,南长滩最亮丽的一景,也是感受先祖惠泽并和他们娓娓絮谈的最佳地界。登高而望,一条宽约百米的葱郁林带,傍村襟河,逶迤南北。一株株状奇形异、枝杆黑褐的百年老树,气朗神清、悠悠散列。仰首,树冠相连、茂叶蔽日;俯地,碧草葳蕤、绿浪泻涌。放目远望,枝浓叶淡、芳草萋蓠,穿隙而过的缕缕天光、斑驳交织、影色绰绰,宛然一幅印象派大师的巅峰之作。据说,这座百亩果园的起始年代已无从考究,但根据一些见过世面的人说,三人合抱的那棵树王,寿龄不下于六、七百年,至于百岁以上的老树可达百余棵之多。 3000棵古老的梨树,挤满了河滩,最年长的树龄有400年,撑起的树冠,能搭起300平方米的凉荫。惹得游人不愿挪步,纷纷席地而坐。由于香山的阻隔,让这里保持了最初的原始。每年春天,这里绽开着如云的梨花,花繁似锦,似乎相约而来,伴着徐徐清风,轻歌曼舞,纷纷飘落,蔚为壮观。梨园玉带环绕村庄,深情大山怀抱梨园,梨园层迭起伏,错落有致,除了梨园还有桃园、枣园、杨林,麦苗绿得逼人的眼,简直就是亮丽舒适的地毯。因而,人们又称其为梨花村。村子虽小却拥有“三个宁夏第一”:宁夏黄河第一村、宁夏黄河第一渡、宁夏黄河第一漂。 宁夏最名贵的河产鸽子鱼,仅见于南长滩一带的黄河水湾里。相传又名“宫筵鱼”,是宁夏传统的最名贵的河产。鸽子鱼形似鲤鱼,但头和眼则比鲤鱼小,体窄嘴尖,两侧各有一根较长的触须。鱼背显褐色或呈黄白色,腹泛白色,体色似灰鸽。鸽子鱼栖息水域小,产地少,在宁夏相传封建朝廷曾钦命宁夏等地官吏按时贡献鸽子鱼,遂身价倍增,一对鸽子鱼竞可换一件上等沙毛裘皮。鸽子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有醒酒解醉、祛寒保暖的效用。 南长滩的香水梨水大肉香、甜冽异常。尤其是经过了特殊贮藏后,到了冰封大地的年关腊月,这时的香水梨已是皮黑体硬,冰入腹体。食用时,倒一盆冰水将其体内冰丝抽尽软化后,或剥皮人口,或化水啜之,其冰凉甜美直入肺腑。如果杜康之徒酒后食之,更是酒醒半分、神清五成。本地人称这种“香水梨”为“软梨子”。 在车辆未通的十多年前的数百年间,每到腊月前后,黄河筏子工们自兰州运货而下时,必然停驻此地,在一番饱啖后便置货东下,人市暴利。一些商贩们不顾山高路远,骑驴乘马亲自上门寻货。由此南长滩的“软梨”声播四省、名传八方! 走进南长滩,恰如走进历史的沧桑里。环绕田园村庄的河流,像白色的跑道,大山是高高的围墙,紧紧围拢着南长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南长滩真实的写照。那一排排土坯房墙上,至今还保留着文革时喷印的毛选语录。南长滩村的拓氏家族至今还保留着重修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族谱,族谱用传统的方法装订,手工书写,有历次修订的序。序言记载跨度很大,从公元386年拓氏跋圭继代王位,该国号开始,一直到拓拔元昊(西夏国王李元昊),乃至元明清各朝代都有记载,内容庞杂。从序言文字里,能够感受到人类变迁的跌宕起伏。南长滩村的人们,复姓拓拔,他们自称是西夏人的后裔,代代相传。800年来,散落的西夏党项后裔的一支就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个小山村里面。 西夏是我国历史上生活在西北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强盛时期曾经前期与北宋、辽,后期与南宋、金三足鼎立,公元1227年被蒙古大军所灭。由于灭西夏过程中遇到强力抵抗,成吉思汗临终前发出灭绝指令:“殄灭无遗,以灭之、以死之。”紧接着,蒙古军队便对西夏民族进行了毁灭性屠戮,“城郭付之一炬,四面搜杀遗民,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经过战争蹂躏、地震、兵乱、屠城,大部分西夏城镇沦为废墟,毁灭性打击使得王朝的许多历史变成千古之谜。西夏文字少人识别、西夏书法狂草书被称为天书、西夏学被认为是绝学,西夏后裔一度被认为毁灭于战长期以来,李范文一直致力于对西夏后裔的研究,他经多年调查考证,并且结合文物考古实证,得出研究结果。西夏亡国后,部分西夏后裔流亡到山西、河北、河南、浙江、四川西藏等地区,变成了汉民。北京居庸关云台门石壁上的77行西夏文陀罗尼经,河南北部濮阳地区发现一支杨姓西夏后裔……这都说明部分西夏后裔进入汉族地区并逐渐汉化。李范文将西夏后裔汉化归纳为五种情况:姓氏汉化、语言汉化、通婚汉化、民俗汉化、崇儒汉化。据西夏文献记载,西夏的先人党项人被称作弥药人,早先在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道孚、丹巴等县定居。如今,这里的木雅人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和习俗,与其他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区别,他们的语言被称作“木雅语”或“道孚语”,与古代的党项族语──即西夏语在发音和基本词汇上比较接近,李范文考察后认为,部分党项族人在西夏亡国后返回原籍,与藏民相居,并且逐渐藏化。 也有部分投降或被俘虏的西夏人逐步蒙化。另外,战乱之后的西夏故地,其大量的土地被抛弃撂荒,统治者采取移民屯军的方法恢复生产,其后,居民大部分信奉了伊斯兰教,其中也包括党项族人。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91645f010089gg.html2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