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夏石嘴山游记—无画的沙湖—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宁夏石嘴山游记—无画的沙湖—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7-28 17u.com |
在儿时,那儿不叫沙湖,那儿被我们称作四连湖(音)。也许正因了这个名字,无论走到哪里,她始终连接着四处奔走的、我的梦乡…… 我没经历过战争、没经历过解放、也没经历过文革,然而,我也被深深地刻下了时代的印迹,同许许多多八十年代出生的人(1970-1979)一样,我说不清楚自己的故乡。 这是一个可悲的现象,不知道(或者说没有)故乡的人不可悲嘛?但确确实实是一个现实。 我曾为这个问题困惑过,为寻找原因,我读了无数关于上山下乡、支援三线的书,可我还是搞不懂爸妈他们为什么不当城市的干部,却跑到几千里外甘愿做个工人;放着城市里面的轿车不坐、文章不写却跑到这“天苍苍野茫茫”的地方来与自然搏斗。至今,我也觉得那种可以让他们如此义无反顾的力量,真的是一种神奇…... 我是一个宁夏的孩子,虽然我不会说宁夏话,生活的环境99是东北人。然而,我确实是吃着西北的米、游着黄河的水,凝视着漫天的沙尘,奔跑在八百里贺兰长大的宁夏娃。 十一年没回去了,每每想到那个离我很遥远的地方,我的心常常难以平静。 沙湖,那是个十几年没去的地方了,我甚至在思考是不是该把她归入我去过的地方。 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从来没有人管那儿叫沙湖,大家好象都把那一片儿称为“四连湖”。我的表哥大我六岁,常常和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跑到那儿玩。那时,湖里的鱼可多了,而且很大(宁夏的本地人,那时还不知道鱼是可以吃的。后来,才从我们这些外来人这儿学到)。记得一次哥回来说:“今天游到一半时,有一条鱼竟然路过时划了我的脸,还给我们看有一点点微红的地方”。 又过了些年我也长大了,每年一放假我们所有的孩子就没事儿了。于是,大家不是去爬贺兰山、去黄河渠的沙枣林(注:沙枣树是一种西北的特殊植物,可生长于沙漠中,特别抗旱),就是骑着自行车去那个被我们称作“四连湖”的地方。 那时,这里还完全原始着,绝对没有“有眼光”的生意人发现这里,常常方圆十里无人,我们到了那里连车都不用锁就到湖里去玩。那儿的湖很大,湖里有大片大片的蒲草,比后来我去看时浓密的多,相当多的地方,船儿是完全进不去的(当然,那时也没有船)。水很青,同西北那辽远的蓝天正好相配。我们游到沙山的半路时会很累,于是就爬上蒲草,站在那些蒲草根上打闹玩乐。到了秋天,蒲草结的蒲棒是我们的最爱,拔起蒲棒上的草絮轻轻朝天吹起,那草絮飘散开来,就随着风儿四散飘飞,每每这时,我们就会大声地欢叫,一付天生地养的野孩子样儿。有时也会开始憧憬,憧憬那远方的大都市,和那从未去过的另一个故乡,还有那外面新奇的一切…… 上了沙山大家常常很累了,于是就躺在沙山上晒太阳,那细软的沙子正可以拥抱我们的身体。遇到烫的不行就几个人挖个大沙坑,把身体都埋起来就一点儿事儿都没有了。 那时玩沙,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自由被摔了。无论男孩女孩,只要你到了沙漠里,谁高兴了都有随意扔你到半空的权利,连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都不会例外。被摔的感觉真奇特,那一瞬间全无依傍,天旋地转、惊恐万分,可落地后却全无问题。现在想起来实在是奇妙的感觉。也许一辈子再也不可能那样的被摔和摔人了。 每次从沙湖回来,都被会高原的紫外线晒的爆皮。白细变成糙红,烈火如芒、焯痛几日都不能消退是最正常的结果。 都记不清楚去过多少次沙湖了。最后一次去沙湖好象是大三的时侯,大姐、姐夫正好从上海回家,于是我们一起去那儿玩。那时,沙湖已经正式成为一个景点了,不过也只是刚刚开始。蒲草少了许多,在岛上和湖边还增加了一些滑沙、滑水的项目,湖中也有了游船,玩法完全变了,人类又在一片地方获取了主导权,那片属于自然的地方终于还是被人类管理和占领了,多了人,多了车,响了名,创了收,谁又去管那失去的蒲草,那无处可去的孩子,和那被几度惊飞了的水鸟? 那个真正的沙湖将永存在我的心里,作为我童年画册中最珍贵的一页…… 十年不见四连湖,湖沙忆我我忆她; 他年有缘重相见,她叹老耄我叹沙。 |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75477.html6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