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贺兰山之行-搜狐户外 |
[游记]我的贺兰山之行-搜狐户外 |
2007-07-16 sohu.com |
他们很重视。刚好邮政部门想出一套珍稀鸟种的邮票,向保护区要贺兰山红尾鸲的照片,可保护区没有,也没有标本,甚至没有人在野外目睹过这小鸟。于是东北林大野生动物系毕业的业务科长吕海军陪我进了苏峪口。 苏峪口的旅游开展得十分成功,年收入100万元。此地距离银川50公里,大巴、中巴都可直抵山谷中的宾馆;景色也确实有特点,山和树,尤其是灰榆,都值得细看;而且没有乱扔的垃圾。听说当地有人嫌20元的门票太贵,到了山门又打道回府,显然是用公车。我向吕科长建议,请保护区开通银川至苏峪口的公共交通,鼓励自费旅游者进山。真能如此,我们从北京到银川,也可以不求人就进贺兰山了。 当天下午一辆小面送我和吕科长先去苏峪口附近的石灰窑,那里过去是“五七干校”烧石灰的地方,现已无人居住。开阔的山谷里全是乱石,植被很稀疏。开车的张先生跳下车查看一种叫蒙古扁桃(国家级保护植物)的灌木是否已结果,那果实的核像杏仁一样能吃。此时一群岩羊从附近经过,弯角大公羊注视着我们,然后慢慢带领它的家族走到山坡远处。岩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贺兰山有上万只在繁衍生息,人与岩羊在山里近距离相遇是常事。那几天我在贺兰山遇到的岩羊不下十几群,好几十只,最近的不到50米。对于似乎已经太多的岩羊,两边保护区的态度不一样,宁夏人想建国际狩猎场,希望岩羊巨大的犄角能吸引外国狩猎者,季节性地猎杀部分以创收;而内蒙古人在怀念30年前被人打绝了迹的狼,期望跑到草原上远避人类的零星狼只回归贺兰山重建自己的家园。 在石灰窑的乱石沟中,我看到了很多对白顶(即鸟),甚至有雄鸟反哺雌鸟的一幕。灰眉岩鹀是老相识,自信不会认错。可一只大一点的鸟让我记录后不敢断定其归属,怀疑是白背矶鸫的雌鸟。开车的张先生眼神好,更能不经练习就熟练调好了我的单筒望远镜,先是让我一睹一只落在远处山崖上的金雕之风采,后是在茫茫大石块中为我搜寻到一群石鸡。离开望远镜我几乎看不出那里有石鸡在活动。张某得意地说他是打猎高手,可惜猎枪如今已经被没收。 此时阴云密布,间有雨滴落下,许多雨燕嗖嗖有声地在低空中翻飞,是白腰雨燕,体形大,而且很容易看清它们的白色腰部。雨大起来,无奈,我们折回宾馆,大雨随即倾泻而下。虽然我只看了一个小时鸟,可半年没下雨的贺兰山太需要这场雨了,我也十分高兴。 |
转自:http://outdoor.travel.sohu.com/20070405/n249232875_1.shtml2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