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徐霞客站在神魔山古佛洞口 |
[游记]徐霞客站在神魔山古佛洞口 |
2008-06-27 sina.com.cn |
玄云是个道士,听起来像“小云”,和他刚猛的的外形对不上号。 三年前,两个北京来的女孩喜欢上苍山中和寺下、苍山神祠上,山脚下的一块地,想利用这块地方作为在大理的落脚点。 于是将玄云叫过来,在这里教老外功夫,她们负责“招生”,搞点收入过点清闲日子。 结果,玄云留下了,而北京的两个女孩走了。在大理就是这样,每个人看着都很悠闲,时间慢得要命。可各种变化往往会很快来临。 这块地方成了道庐,不时有些老外来学功夫,也是广东来的老卢上山遛狗的一个落脚点。我认识老卢后,开始和老道熟起来。 去年老卢有事回广东了,老道也从山上搬到古城里,住进一套两层半的房子里,每天在洱海门继续教老外功夫,回家就当地主。靠山背海,好不潇洒。 比他喜欢泡吧交朋友更让我吃惊的是他已经结婚了。媳妇朱丽还是个美国人。几个月后就会有中美合作的产品问世。 只能再次把崔健的经典歌词搬出来:“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猪年大年初三,阿蓉、明哥和我去找他们两口子闲聊、蹭饭。大半年没见了。 朱丽用流利的普通话跟我说:我决定和他好的那一天,特意穿了那条漂亮的裙子,我感觉那天自己风情万种。 阿蓉对朱丽说:我们叫外国人洋人,到时候你们生下的洋娃娃借我玩两天吧。 到现在我也没有想起来为什么我会兴冲冲给他们讲蝴蝶泉传说的两个版本,从雯姑、霞郎投水化蝶说到杜朝选斩蟒,然后扯到一年前去周城找蟒蛇洞、古佛洞“未遂”的事情。等他们齐刷刷要求吃完饭就去找洞的时候,我太后悔刚才的故事会了。 他们都在古城,马上能换衣服、鞋子,可怜我从下关出来,脚踏薄底皮鞋,穿休闲西服,还要上山带路,打头阵。 曾经看《徐霞客游记》说:“南峡中有古佛洞甚异……数年前,有一僧栖此间,多置佛,故以佛名。”加上又看了《大理日报》一篇写探访神魔山古佛洞的游记,去年某个周末的下午我一拍脑瓜,约了几个朋友第一次去找古佛洞。由于时间不够,顺着霞移溪到了半山就返回了,什么也没看到。只熟悉了一下地形。 这次要不是老道在,估计也要半途折回。先是朱丽怀着小孩,在周城等我们;阿蓉和明哥爬了会儿,就撤退了。好在老道的身板没得说,我两便接着走。 爬了半天,竟然还碰到一个本地从山上下来的大哥。他说前面毫不起眼的溶洞就是蟒蛇洞,直接通到上关天龙洞。古佛洞应该从另外的方向过来,我们的路线错了。不过可以将错就错,从山背后翻到古佛塔。 我俩一合计,反正也错过了蟒蛇洞,再怎么也要找到古佛洞。于是照着大哥指的方向,往古佛塔前进。 等我们终于找到垂直距离不过100多米的古佛塔的时候,已经花了大约两个小时——此前我还说:半个小时后应该可以在塔下磕头了。在超过70度的山体上,不断和烦人的灌木、刺,以及严重风化的石头斗争。以体力见长的我已经累得按快门的瞬间竟然手脚发抖。好在老道带了压缩饼干。中途老道见到一只野山羊,可惜只顾激动,忘了拍照,死无对证。 “塔并不很高,但造型美观,塔旁草木葱笼,青藤缠绕,塔下是悬崖峭壁,无路可行,更看不到‘古佛洞’在哪里,与徐霞客的记载无异。健壮的好友小李走到悬崖边,连这小伙子也吓得伸舌头。但秀气的导游姑娘阿香,却勇敢地拨开树丛,拽住一根青藤,似岩燕搧翅一般溜下去,不一会她在下面喊:‘莫怕,紧紧拉住藤子慢慢下来!’ 阿香是谁?我得第三次去找古佛洞。 附录: 1.古佛洞:位于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西苍山云弄峰神魔洞内,自洞口至古佛洞约3公里。山谷幽深,悬岩壁立,坡下有一车向石隙,高5米,宽3米,深10米。昔人就钟乳石雕琢及堆塑成大小不一的造像40余躯,内容有神有佛,部分塑像有破损,据《徐霞客游记》载,徐霞客曾前往寻记,未获。知造像可能为明初所造。洞上方原有清道光年间建方形石塔一座,高7米。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蝴蝶泉所在的山名神魔山,神魔山除了古佛洞外,还有古塔、古寺(金顶寺,大约只有遗迹了),溪流、瀑布等等有趣的地方。而且,蝴蝶泉传说的一个著名版本——杜朝选斩蟒就发生在这里。 2. 《苍山“古佛洞”探秘》 日期:2006年1月10日 新闻来源:大理日报B3版 作者:张 泉 大概是搞旅游工作的爱好,闲时总爱翻阅《徐霞客游记》。夜晚翻阅到卷八记载:“南峡中有古佛洞甚异,但是悬崖绝隔,恐不能行。”我被吸引往下看去,徐霞客在导引者的带领下不畏艰险,终于找到了苍山古佛洞,只见“门若裂罅,高而不阔,中分三层”,但由于“跃陡甚难,不得度而下。”读到此,我真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找到古佛洞而未能入洞感到遗憾。史藉记载的古佛洞中到底有没有古佛,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我们进入蟒蛇洞里,只见两峰岩石刀削笔立,霞移溪水从涧中流出,喷珠吐玉,形成深潭凝碧。我们又溯溪流而行,向南面的山岩攀登,山越来越陡,好不容易才爬到半山。又折北走向古塔。塔并不很高,但造型美观,塔旁草木葱笼,青藤缠绕,塔下是悬崖峭壁,无路可行,更看不到“古佛洞”在哪里,与徐霞客的记载无异。健壮的好友小李走到悬崖边,连这小伙子也吓得伸舌头。但秀气的导游姑娘阿香,却勇敢地拨开树丛,拽住一根青藤,似岩燕搧翅一般溜下去,不一会她在下面喊:“莫怕,紧紧拉住藤子慢慢下来!” 古佛洞并不大,但却非常险峻。这是一个天然的溶洞,洞中分为上、中、下三层。下洞垂直而下,必需备有踏板。明代徐霞客来时,就是因为踏板坏了,所以“不得度而下。”如今相隔300多年,下洞的洞口已被沙土填合了大半,十分可惜。我们只得攀上宽敞的中洞,这像倒吊葫芦的中洞,右壁上有三尊线刻的释迦牟尼、阿难、迦叶像。前壁也有雕刻,但年代久远模糊难辨。 这一探索,验证了民间传说的“古佛洞中有千佛”。以及《徐霞客游记》的记载:“数年前,有一僧栖此间,多置佛,故以佛名。” 树下有一个古墓。墓主为女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5594c2010008vc.html3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