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雨中拜谒包公墓

[游记]雨中拜谒包公墓

2007-07-16    soufun.com

雨中拜谒包公墓2006/3/12
他山

包公墓是到合肥来的游客最应该拜谒的地方,900多年风雨,多少历史沉疴,多少是非曲直……我来这里只是想上一炷香,许一份夙愿,了一段未尽的缘份吧!

阳春三月,我们从马鞍山路包公园的入口进入,经过亚明艺术馆,再往前,便看到一道红墙,类似于紫禁城的城墙,惟一不同的是这红墙内外生长着高大的杉树和其他树种,包括一些从南方移植过来的常青植被。路的另一边是包河,沿河的杨柳冒已经出了许多新芽,一条一条的,沐浴在蒙蒙的烟雨中,和中央有浮壮,里面是由一些亭台楼阁组成的咖啡屋、中式餐厅,或者是仿古的徽派建筑。

包公墓临包河而建,围绕合肥的包河,据说跟包公的传奇故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关于包公的一些电视剧把这情节讲得与历史事实已相去甚远。清末的李鸿章也是合肥人,在他转战淮南时,曾人捐资修缮了包公祠。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做出这样的行动,与今天我们和平年代的房地产大亨拿出一点钱修建希望小学相比,显然,李的行为是太淳朴、太单纯、太难能可贵了!李鸿章是由衷地敬仰包公的,他后来之所以能权可倾国,可能是受到了包公官风、文风影响。

顺包河走不远就到了包公墓园的后门,从后门望去,里面的楼宇挑台,层次分明,从瓦上顺流而下的雨水,嘀嗒在地面的石板上,沾起许多水花。工作人员要求我们从前门进,无奈,我们只好兜个大圈子,绕到芜湖路,从正门进去。从沿河小路到芜湖路,要经过一段长长的石阶,石阶两边是铁梭护栏和苍翠的松柏,石阶正面立一块石碑,写着“包公墓园”,石碑后面是一根繁茂的柏树,看上去异常的威严和肃穆。

进包公墓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型照壁,十几米长,五六米高,正面刻着“包孝肃公墓园”。据说是宋仁宗钦命包公女婿护送其灵柩安葬于此,以落叶归根。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包公病死于开封后,安葬在河南巩义市,在包公馆的墙上有这样的记载和照片。也就是说包公究竟安葬在哪里,不好考究。我们看到的“包孝肃公墓园”是85年重建的,这只是人们为寻找城市的历史记忆,特意为现代城市市民而构筑凭吊怀古的处去而已矣!

墓园两边耸立着两道六米多高的神门,因为雨的缘故,神门上有雨水严重浸透的痕迹,像是年轮,像是记忆,也像是春天的缅怀。神门后面是两排松柏。松柏更远处,比它更高的枯枝申过来,像在探寻什么。往前走是一个堂,横匾上写着“无畏灾惧刚正为民”。仅这句需仰视才见的语言,足以让那些怀非分之想的政客心惊胆颤了!

过这个堂,看见含苞欲放的白玉兰,在这一群翠绿中,闪出这些星星点点的白玉兰煞是耀眼。我想如果没有这迷蒙的雨,这玉兰的清香该是沁人心脾了,还有一些不起眼的梅花,树枝很低矮,花蕾上泛一点点桃红,就容易被人忽略了!再往前走是享堂,享堂两侧是石虎、石羊、石人组成的石刻群,那屹立两个石人想必是王朝马汉了。在享堂上一炷香,在享堂三拜,在享堂闭上眼睛,冥冥中念念有词,仿佛觉悟到什么。

享堂后面是墓地,墓碑后面一个圆圆的土堆,一些枯黄的杂草覆盖在上面,看不出生机。墓地后面是碑廊,一些文人墨客的笔墨留在墙上,虽然字里行间在呼风唤雨,但现实中没有人呼应,在这样的雨中,在这样的温度里,在许多人趋向急功近利的时候,瞻仰的人愈显的稀少和尊贵,这么大一群松柏和屋宇更显寂寥和凝重。

包公墓往南,是附墓区,包氏妻、儿、媳等安葬于此。这里还刻有由赵朴初先生亲笔所书的包拯家训,肺腑之言,于子于孙,皆有警示。再往南,过一亭,往右回头,亭子之下,便见包拯的墓室,约两米来宽的正方形的门,远看里面黑幽幽的,加上门外生长些竹子,竹叶上嘀嗒嘀嗒着雨水,亭子上灰朦朦的色调,周边光秃秃的树干,让人感觉到一丝阴森和侧骨的寒冷。

进墓室了。这是一段石块筑成的直径约两米的甬道,下面是石板,上面是拱形的顶,由石头和水泥构成,甬道两侧是龙头柺杖形状的灯具,看得出,这是今年修起来的,往里走约十米,墓道向左拐,再走三五米,就见隔着一道玻璃墙的,锁在墓室里的楠木棺材了,按照一般逻辑推理,包拯的遗骨应该安放在里面了。探究虚实就没必要了,达到敬仰的目的就行了。随后我们按原路返回,雨还在淅淅沥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转自:http://blog.soufun.com/5620709/articledetail_0____1025502_1.htm46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