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大别山的绝唱-鸡公山-旅游 |
[游记]游记:大别山的绝唱-鸡公山-旅游 |
2007-07-16 anhuinews.com |
大别山最后的余脉延伸至河南境内,在与桐柏山相遇之处,突兀起一座不凡的山:鸡公山,它是大别山的绝唱。 虽说有多少登临者,对鸡公山就会有多少种读法。但历史上的鸡公山可没有今天这般安详:它是军事家眼中两军对峙的要穴,是“中州锁钥,楚豫咽喉”。山下,雄居江淮的义阳三关,是南襟中原、北屏荆楚的关隘。关羽、黄巢、岳飞、朱元璋、李自成……这些彪炳史册的豪杰英雄们都曾在此征杀。戎马倥偬的英雄们无暇品读美景。宛如巨龙蟠曲,峰翠瀑飞的鸡公山只好藏色蓄景,悄悄敛起了翅膀。它屹立了亿万年,也寂寞了亿万年。 当我踏上鸡公山时,尽管暑热还赖在山下人家,山上却早已是一派初秋景象。那几位美国传教士敲醒鸡公山的杖响,已消失了整整一百年。接踵而来的二十多个国家的教士商贾和国内的官僚豪绅、军阀买办垒砌了五百多栋洋楼别墅在鸡公山的涧边溪旁,林隅山陬,大有“十里风飘九国旗”之势。尽管它们大多归于瓦砾,但至今仍留下的二百余栋,如从五洲汇来,涨潮般从山腰一直漫涌到山头。云集武汉三镇的各国传教士和富商巨贾们难耐“火炉”的酷热,交通便利且夏季平均气温仅22.7℃的鸡公山则成了理想的驱暑避热之地。最多时,山上曾住数千洋人。冬烘先生们对此曾痛心疾首:“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 实际上,与弱国地位相伴生的必然是文化的弱势。在鸡公山建宅的中国人中,几乎没有崇尚“清流”的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差不多都是些喜怒见于词色,张扬狂悖的“武人”坯子。吴佩孚所部师长靳云鹗一座唤名为“颐庐”的小楼就势拔起,比那些掩映于丛林中旧塌塌的西洋小楼要神气一些。湖北督军肖耀南建造的寺庙早已倾圮,今天的鸡公山除了两座小庙外,没有森森寺院,产生不了膜拜的压迫感。天是瓦蓝澄澈的,连一丝缠绕的云都没有。中州大地其他地方的森林,因为太接近汉唐繁盛地,太亲近人类,因而大多被弑杀了。鸡公山却绿荫牵着绿荫,鸟鸣逐着鸟鸣,如着一袭绿裙的山中淑女,愈显鹤立鸡群。 一条天然拙朴的小小山径自充向导,前来引领上山,我们立刻淹没在竹木松林中。山林中散落的各式建筑偶聚在这里,以至觉得空气似乎也是旧日凝固下的。尽管大多数洋楼别墅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平常得让人倦怠,但将它们放置在鸡公山,就显出一种荒情野趣,脱俗遁世的美。我不去想这些建筑何以汇聚于此,只因为欣赏这种聚集的美。沐着晨风,我们登上了酷似欲啼雄鸡的报晓峰。站在峰顶,但见深壑幽谷,磊磊错杂;群山朝岳,嶙嶙峥峥。古老的九渡河曲曲弯弯,隐隐绰绰;现代的京广铁路如长虹泻地,纵贯南北。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载着历史与现代。 鸡公山,这土气而雄性的山名,却偏偏与几位巾帼英雄结缘。南唐刘金定曾在此山插旗阅兵;北宋杨八姐奉命讨伐恶贼,在长期征战的劳累中香消玉殒,留葬山下;穆桂英在此擂鼓点将,争关夺隘;明末李自成义女红娘子则占山筑寨,剑指中原。逝去的历史如一片汪洋大海,浩淼幽远,深不可测。实际上,除了九寨沟、黄山、张家界这样的天造奇观,自然风光大多只是形体,人文才是精髓。 山上盛产野板栗、野山楂、八月炸、拳菜等山货野味,尽管价格不菲,我还是携了许多回来。抓一把野菜,开水一烫,一阵山野之香扑面而来,我仿佛又回到了鸡公山。 |
转自:http://travel.anhuinews.com/system/2002/12/06/000185390.shtml2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