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别山:将军的摇篮 |
[游记]大别山:将军的摇篮 |
2008-05-22 163.com |
走在今日的七里坪长胜街,人们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的革命盛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列宁市经济公社、七里坪革命法庭、鄂豫皖中西药局……古朴的街道两侧,静静地排列着这些革命的遗迹,默默地坚守着岁月的沧桑,展示着70多年前的人民共和国雏形。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在胜利的欢歌声中,大别山区革命风潮风起云涌,工农子弟纷纷走进革命的洪流。这里不仅组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3支主力红军,还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走出了王树声、许世友、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400多位战功赫赫的将军。 小小的红安县是赫赫有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徐向前元帅亲自题字—————“两百位将军同一个故乡”。与红安县山水相连的麻城市,共诞生了126位省部级干部,仅1955年授衔的将军就有28位。一个地僻人稀的乘马岗乡,就有数万人挥刀上马,打拼出14位共和国将军,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将军乡”。 在这些辉煌数字的背后,是革命者的鲜血和生命。革命战争年代,仅红安、麻城两县市就有28万多人死于战火,许多乡镇成为“无人区”,登记在册的烈士就多达3.5万人……硝烟散去,战痕犹在。今天,110多处革命遗迹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红安、麻城等大别山鄂豫皖根据地老区县市,踏上从“革命红县”、“政治名县”走向“小康之县”、“经济强县”的新征程。 尽管老区脱贫的路途漫漫,老区人民脱贫的步履却坚定不移。经过长期努力,大别山老区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转自:http://zkbha.blog.163.com/blog/static/280170962007417432134392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