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斜江村琐记 |
[游记]>斜江村琐记 |
2007-09-06 netsh.com |
【剑门关游记】 时间锁定:2007/04/08/ 从阆中出城,沿嘉陵江行车没几节路,即上山路驶往剑阁。路不好走,正在翻修,到处都是黄土巴泥汤,弄得车子的挡风窗上黄雨斑斑。好在路两边多为田地林子,没有叫人提心吊胆的悬崖险滩。坑坑洼洼的路虽然耽误时间,但是车外山景常青可看,直到途中出现高大、苍劲的古柏群,才得以领会雄关气息的初试锋芒。 剑阁县城是座山城,身上有些涪陵和重庆的投影。但是河中水干,令人郁闷。“也许人类最后一滴水便是自己的眼泪。”也许吧。22年前我在敦煌第一次看见宽大的河床干涸如焚,简直惊呆了。现在却有些麻木了。全球变暖,成为大家通用的忧患意象。过去担心的是环境污染,现在更进了一步,是水。这要命的地球之血,养育了千代万代无限生命,人类在汲取它和保护它面临挑战,要么与狼共舞逸享天年,要么把蛇吃尽自食苦果。话扯远了,我们的车子驶出了县城,上了柏油路,非常平时,我便坐在车子后排座上记下了以上文字。这时候太阳也出来了。 跟川西平原相比,这里的光照似乎要晚一些,山地里的油菜花细细密密,正在凋谢。而古道两边的皇柏高大、伟岸、连绵不绝,成为古树群奇观,令人眼界大开。人们用石砌的方形基脚把泥土牢固起来保护它们,甚好。雄关多情,最是满山植被青青绿绿。有道是自古穷山恶水出英雄,红色江山的元帅将军们多诞生于此。温柔之乡是产生不了好汉的,只有成群结队的花花公子。所以,雄关是一种情,是一种豪迈之情,只跟低处、底层和野性相邻。 午餐在路边一家名叫“三娃子豆腐”的饭馆进行,吃了一顿号称“豆腐十二大菜”的套餐。我发现在川北,豆腐和面皮似乎是餐桌上的常见物,这几天在这里我顿顿都吃着它们。饭后我先下桌,同游者还在喝酒,我到外面走走。餐馆斜对面有一大石碑,上面刻有六个大字:“剑阁七十二峰”,落款为“南充林维干题,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重刊”。石碑周围散发出野草的一阵阵清香。不经意间发现旁边还有一个较小的石碑,曰:姜维墓。姜维,三国时蜀国后期主将,汉中失守后退兵至剑门关,死于乱军。现在这个墓是他的衣冠冢。离姜维墓不远,还有一砣石坡,上载石碑书曰:“红军功克剑门关遗址”。1935年4月,王树声在这里打了一仗,为红军北上抗日扫清了道路。此外,便是其貌不扬的田地、野草、荒荒。 车离“三娃子豆腐”不远,便见到雄关古楼,巍巍然叫人肃然起敬。城楼上有一对联曰:“风月无边北望秦川八百里,江山如画万古天府第一关。”颇觉眼熟,这跟邛崃清代吴江的“川南第一桥联”如出一辙:“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他们之间有何关联,不得而知。心想如果两联作者从不相识,各悟其联,那应该算是天下又一奇观了。 剑门关山势险峻,主峰由大小卵石凝聚高耸而成,仿佛上帝在这里倾注了全人类所有的混凝土,浇铸出这样一座横行霸道的人间奇峰,交岁月取乐。这铜臂铁膀的沙石之最,是不是就是郭沫若题字的“剑门屏”?从高处看,应该是。天高云淡,宇宙望远,天苍苍野茫茫青青绿绿世界之上,忽然凸现个金辉银芒的天然巨屏,挡住了风戈铁马的去处,拦腰将巴蜀跟秦陇切断,实在伟烈而壮观。但导游图上却把这称之为“大剑山雄姿”。唐朝诗人岑参入剑门诗曰:“不知造化时,此山谁开坼。双崖依天立,万仞从地劈。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连驾畏崖倾,单行愁路窄……”我现在正坐在这诗碑下,同感顿生。眼见得主峰上有一巨石削缝脱裂,似乎随时都有砸头下来的危险,不禁心生寒颤,泠汗透背。 剑门二字最早入我眼帘是在陆游诗里:“细雨骑驴过剑门”。现在亲临其境,才知道这“细雨骑驴过剑门”远非我当年阅读时所想象的轻盈、放松、雅致,而是恰好相反,诗人哪还敢在天下雄关骑驴悠哉游哉,他只能在又陡又险的窄道崎岖步行,让驴驭着空空如也的细雨,真是又险峻又寂寞,所以才有“此身合是诗人未”的凄凉。在山崖裂缝层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用了粗细大小不一的树枝在其间支撑。这在四川各大名山,都是处处可见的情景。通俗的说法是,这样做会使人腰上有力,脚不打闪。何燕说:“人心齐,泰山移。这些树枝表示人们都为支撑这座大山不致于倒塌下来而出了力。”也有道理。归根结蒂是一种精神安慰。我也从荒荒中捡了一根树枝,撑在岸缝层间,即希望自己肢体强力,也希望雄关永远屹立。 风很大,吹得头发飘散。 众人都走远了,我独自留在剑阁古城楼上,坐在石阶,思绪辽远。映入眼帘的天景里,三根长长的电线横空跨过,将主峰与山脚下游览车起降站天地相连,破坏了一片天空古老苍穹的整体感。但一般游人都并不在意这个。我最奇异的在于,在四面青山层层翠滴的包围之中,独有这雄伟的剑门关显出铜臂铁膀,仿佛集天下伟力于一身,把温柔和娇美留给了其他山岭,或者是上天专为雄关所打造,横断天地,独挡秦川,李白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最难的恰好就是这道剑阁关。 匆匆而来,走马观花。我们没有在剑门关呆多久。我了有意留一半雄关未涉,为今后重新造访埋下伏笔。这是我潜意识中保留习性,每处风景无须一网打尽,好让今后再来,仍有新意。 回程中,车过青川指示路牌,心中涌起几许愁怅。
|
转自:http://tw.netsh.com/eden/blog/ctl_eden_blog.php?ctlAct=get&ctlObj=blog_log&iLogID=3426413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