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后一篇:徽州游记(4) 屯溪古镇 |
[游记]后一篇:徽州游记(4) 屯溪古镇 |
2008-07-01 sina.com.cn |
徽州游记(4) __ 屯溪古镇 2007-04-14 17:17:25 大中小 标签:徽州旅行见闻 屯溪名源于水名,“屯”字据《广雅》解释为“聚也”,诸溪聚合,谓之屯溪。屯溪历史悠久,1949年5月设屯溪市人民政府,属徽州专区,后几经变更,屯溪或升为省辖市,或降为地辖市、休宁县辖镇。1987年11月地级黄山市成立,屯溪区为市辖区,现为黄山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屯溪,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地处“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优越位置,自古就是皖南山区物资集散中心,并以产销绿茶、徽墨等闻名于世。屯溪文化荟萃,古迹众多,南宋遗风犹存,明清建筑特色鲜明的屯溪老街,被誉为“活动的清明上河图”。 说到屯溪,让我感到相当亲切,因为在我非常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这个千年古镇上小住过。在我的记忆中,屯溪位于新安江的上游,说它是江,太浅;说它是溪,太宽。江水清澈见底,布满硕大的鹅卵石。为了节省水费,也为了洗得痛快,镇上的许多妇女和小姑娘都喜欢去江边洗涤。既然那么远跑到江边,自然得大洗一番,决不能空手,所以每个人的两手都要各提一只大竹篮,一只篮子里装的是蔬菜、碗筷、抹布、盛米的筲箕,另一只篮子里装的是衣服、床单、被单、脸巾、脚巾、有时还有鞋,当然,最不能少的重要工具是棒槌!蹲在江边,选个硕大、平坦的鹅卵石,右手持棒、上下翻飞,左手迅速地翻转毛巾、衣物。每击打一下,肥皂水就被挤压出来一次,直到挤压出来的都是清水为止,比用搓衣板省劲多了。 上海人管“洗一洗”叫“打一打”,不知什么讲究?但在徽州是名副其实的“打一打”,连鞋都打,当然只限布底鞋。用棒槌打,确实干净,毫不夸张,抹布打得都能赶上北京的洗脸毛巾;但也非常毁布,尤其是各类毛巾,由于每次去江边都不可或缺地捎带上它们,所以毛巾的寿命非常短,不是用坏的,而是打坏的。毛巾被打成一缕缕的布丝,可仍然是那么干干净净,这一点给我这个北方长大的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么多的东西放在一起洗,洗涤的顺序很重要,自然是先洗干净的衣物,最后洗油腻的碗筷、抹布。但仔细想想,有点儿自欺欺人,因为江边洗东西的人很多,都想抢上水,而上水的上面还有上水,其实都是处在下水。不过,徽州人讲究过水为净,大家只要拉开距离就可以啦:) 我们也在江里洗头,怪了,不用任何洗涤用品(那时还没洗发液哩)也能把头发(当地叫头毛)洗得干干净净。我猜想:江水可能呈弱碱性,如果有PH试纸,应该测一下。生活上的趣事写到这里,应该打住了。我只想表明,说到屯溪就会引起我许多温馨的回忆。 屯溪现在改成黄山市的一个区了。几年前我去黄山讲课,乘飞机去了黄山市,还以为到了黄山脚下,应该是汤口附近,下飞机一看却是我记忆中的屯溪,离黄山还早着呢,你说,这叫什么事啊?象这种急功近利、追时髦而忘历史的事,还有张家界市(原名叫大庸),一个看不见张家界、没有文化、只有浮躁的小城镇。 这次再到黄山市,让我感到格外陌生,新安江两岸全是星级宾馆,完全变了模样。那条让我感到熟悉、亲切的新安江因两旁高筑的堤坝、马路、宾馆使我完全找不到感觉。就像一个纯朴、清丽的山村姑娘突然涂脂抹粉、摇身一变成了城里司空见惯的女人一样,不但让我感到失落,还有极大的失望。我的记忆被改变了颜色,再不会有那温馨的回忆,再不会有那美丽的新安江。 我们到屯溪天色已晚,因为是周末,跑了几家宾馆竟然找不到一张床位。我以为避开了“黄金周”,却未料到还有“会议周”,眼看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宾馆、酒店居然全被各种会议“包圆儿”了。最后... 住宿的问题总算解决了,再抓紧时间去屯溪老街参观,顺便解决肚子问题。天下着大雨,仍然挡不住老街的繁华。想吃地道的徽菜,自然要去"老街第一楼"。 "老街第一楼" 这家餐馆的装修也极有味道 提起徽菜就是臭鳜鱼、油煎毛豆腐、油炸臭豆腐干之类的,总之脱离不了一个“臭”字,就连咸菜都要腌臭了才吃。我很纳闷,为什么徽州人摆着新鲜的蔬菜不吃,偏爱吃臭的?有人解释说:过去这里比较闭塞,通讯极不发达,徽商要返家的时候,一般需提前几天派人先回家报信。于是家里人就要开始准备,当然要做些好吃的,如鳜鱼,开始也是新鲜的,但由于情报不是很准确,做好的鳜鱼一连放了几天也不见人回来,直到新鲜的鱼放臭了还舍不得扔掉,最后只好将就吃这不新鲜的臭鳜鱼。久而久之,居然吃出了味道,有点像霉豆腐,闻着臭、吃着香,以后连新鲜的鱼也故意往臭里做,要的就是这个味儿!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50172010009fy.html2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