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这名字颇有来历,相传三国时候吴国威武中郎将贺齐为了征伐当地的少数民族“山越”,曾屯兵溪上,屯溪也因此而得名。老街又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电影《小花》就是在这里采的景。 曾有歌谣中唱道:“屯溪美,屯溪美,一半街巷,一半水”,这一半水指的是横江、率水、新安江,而这一半街巷指的就是其最富盛名的老街。 老街的形成与宋徽宗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北宋末年,因金兵入侵,宋徽宗迁都临安(今杭州),大兴土木,大量徽州木材和工匠沿新安江被运输和征调到杭州。后来,这些工匠归返家乡后,便模似宋城的建筑风格建造店铺,所以这些沿袭宋代风格的建筑被称为“今日宋城”。 伴随着徽商和水运交通的不断发展,清朝末年,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立,茶工云集,各类商号相继开放,屯溪老街不断壮大。 老街的建筑群继承了徽州民居的传统风格,色彩古朴,白粉墙、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的群体美。整条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是我国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 走在老街,时常会有时光倒流的错觉,只见两旁的店面门楣上布满了徽派木雕,戏剧人物栩栩如生,新安山水淡淡隐现,各种花窗,十分典雅。 清代著名思想家、经学家和哲学家戴振的故里就在屯溪老街,当游人如织往前涌去的时候,一条小巷的转角处斜斜地树着一块牌匾,上书“戴振纪念馆”。巷子深且悠长,一律的青石铺地,一米来宽的巷子,夹道的白色高墙,班驳剥落的墙体透出说不出来的沧桑。巷子是那么一副不与世人争的豁然之态,想必并没有多少游人记得去留意它的存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