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美,屯溪美,一半街巷,一半水……” 屯溪老街之美,首先在于风光美。重回山水环抱着的屯溪老街,我想起了一名老话:“三水汇于一地,风光绝佳之美”——“三水”指长年不息的率水、横江和新安江,那“风光绝佳”的感叹说的正是老街周围美丽如诗的自然风光。走在老街,走在古老的水埠码头,走在老街西端“八家栈”的明代古桥之上……想象中,老街宛如挺立在天地间的一位神灵,山水是他秀美的外衣,风光是他散发的灵光。 老街之美还在于建筑美。少时我就经常走在老街上,至今感受依然清晰——这是一条古老的景观大街:徽州民居的特色蕴藏于巧妙的店铺建筑之中;清一色的花岗岩石条铺成的路面;密集紧凑的商家店铺,还有店铺门面上镶嵌着精美徽州四雕(木雕、石雕、砖雕、竹雕);以及鳞次栉比的马头墙和淡雅古朴的白墙青瓦……这是我记忆深处幽香淡雅的风情——老街建筑之美渗透到我的骨中,天长地久,芳香四溢。 老街有着源远流长的沧桑美。早在宋徽宗移都临安之时,由于宋都(今杭州)大兴土木,大量的徽州木材和徽州工匠们,从老街之地出发,沿新安江被征调运走。后来回归故乡的工匠们,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建造了这条店铺林立的老街——因而有人称它为“今日宋城”。据说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维宗的徽商,在屯溪老街兴造了47所店铺,从而促进了山区与外界的物资交流。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而在清末,老街的茶商崛起,茶号众多,茶工云集,各类商号也是琳琅满目。民国初年,屯溪老街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有人说几乎成了“沪杭大商埠会”。如今的老街,已经有商号417户,从业人员4300多人,分别经营古玩、药材、裱画、纸扎、茶庄、瓷器、酱园等60多类传统商品。老街现存百年以上的老店铺有“同德仁”药店、“同和”秤店、“程德馨”酱园等——体现了徽商的儒雅特点。老街的商业繁荣,因而各种久负胜名的别称也非常多:如“古董一条街”、“东南邹鲁”、“东方的古罗马”…… 老街之美更在于文化美。老街是徽州文房四宝等文物的经销“热地”——各类古字画、古瓷器、古砚台、古家具等品种繁多。关于老街的诗歌也突现出别样的情怀——诗仙李白游屯溪留有诗句:“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苏舜钦也曾题了游屯溪美妙佳咏:“新安道中物色佳,山昏云淡晚雨斜。眼看好景懒下马,心随流水先还家。”现代诗人郁达夫在他的《屯溪夜泊》中写道:“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名人的佳辞丽句将老街之美推向了极至——根深叶茂的老街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人文风光。“三江环绕小蓬壶,宋式崇楼风格殊。水洗长街街畔水,人称活动上河图。”对于屯溪老街的整体认识,作家武旭峰有着美丽的想象:“可与希腊的古街相提并论……它是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老街人流如潮,弥漫着墨香,散发着文人的气息,呈现出诗书逍遥的意境。在老街碧波荡漾的河畔、桥下,几位朴实的徽州女人正舞动着棒槌浣洗衣裳,还有几位则边说笑着边淘米、冼菜,一些垂钓者则悠闲地坐在水埠头……这一切构成了隽永美丽的江南水乡的风俗画,不仅有“清明上河图”那份古典的意趣,更多了一些皖南风情的美丽神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