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桃花开遍徽州歙县雄村 |
[游记]桃花开遍徽州歙县雄村 |
2008-05-22 838383.cn |
村中还有一座“大中丞坊”(光分列爵坊),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大中丞”是官名,明清各省的巡抚称“中丞”,这里指的是明成化年间进士曹祥、隆庆年间进士曹楼和清代进士曹文埴,同时,牌坊上还镌刻了明代曹氏家族中举者和显宦的姓名,光分列爵,门楣生辉。“光分列爵”,是对曹氏家族里成就最显赫的人进行的褒奖,使他们在历史的纪念碑上代代相传。 人才是从书院中走出,曾是徽商巨富的曹氏家族不忘投资兴学,激励子孙 “寒窗苦读,功成名就”,他们奉行学田制度,使族中天资聪颖而贫不能入学者也能安心就学。建于乾隆二十年(1756年)的竹山书院就是其中一座,为寓居扬州的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曹堇怡在弥留之际遗命两个儿子曹翰屏、曹暎青所建。书院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园林建筑,由清旷轩、文昌阁、桂花圃组成。许多文人雅士参观后说:“竹山书院如《红楼梦》中的怡红院。”正厅中壁悬蓝底金字板联一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为曹文埴所撰,意在勉励后学之士。大家看,曲廊小院的壁石上刻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书的“山中天”石刻,其遒劲潇洒的笔迹似在告诉我们这里是藏龙卧虎的山中天。 书院设堂讲学的地方叫清旷轩,轩厅正壁嵌着的曹学诗撰写的《 所得乃清旷赋》告诉我们名称的由来。清旷轩还有一个称谓叫桂花厅,因轩前小巧的庭院中遍植桂花树而得名。曹氏家族写有族约:凡族人中有中举者,可在庭院中植树一棵。众多的桂树,显示出雄村历代人才辈出。桂花厅东北侧有一座双层八角形亭阁,叫 " 文昌阁”,又名“凌云阁”。此阁建于清代,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南面楼檐悬挂“贯日凌云”匾额,气势非凡,抒发了书院学子们的凌云壮志。亭脊有狮、虎、形装饰,亭翼角下有“金雀铃”,微风吹来,叮当作响,余音袅袅,别有韵味。亭脊的葫芦形锡项,在阳光下银光闪闪。登临凭眺,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
转自:http://www.838383.cn/news/huizhou/20070925/342.html35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