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妇女好象揣测到我的心事,说这是微州有名的毛豆腐,毛豆腐是徽州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选用优质的黄豆为原料做成豆腐再切成小块,放在豆腐卤水中浸泡一两个时辰后捞起,撒小许盐,用厚布盖上,放阴凉干燥处,约五、六天时间便生出茸毛。食用时将毛豆腐下油锅煎熟,配以佐料,热烘烘香喷喷辣滋滋的,很好吃的。听毕她这么详细介绍,好象不买实在是有点过意不去。我还是有点胆怯且犹豫着,可一想自己是个大名鼎鼎的“漆”匠(安庆方言,‘漆’与‘吃’同音),大有不去尝尝心不甘的势头。优柔寡断样子一时怕口味难以适应,便让她炸上两块先尝试味道如何。妇女利落的用长筷从木屉里夹上两块丢到油锅里,加了些柴火,滋滋的油锅里立马泛起油花,一股奇异香臭味腾空飘起,我感到味蕾紧密一起了。不消两分钟,她将炸得金黄的两块毛茸茸豆腐捞起放在一个小花碟子里,在四周涂抹层自己做的辣椒面,撒上切碎的蒜和葱花,淋了些麻油,放上一支竹子削成的刀状食具,递给了我。我仔细看了下碟中物,红碧白黄油腻腻的,色感十分的好,轻轻一呼吸,那奇特的异香更是直扑肺腑。我的食欲随之被高高吊起,切上一小块送到嘴里,那味道的确非凡,嫩嫩的香香的辣辣的还有点臭臭的,相互交替在味觉里,真是名不虚传。齿颊留香之隙,我问起这毛豆腐的来历,妇女摇着头说这毛豆腐在几代前就有了,问了半天也没有问出所以然,后来,在后来书中发现毛豆腐的来龙去脉竟然与乞丐皇帝朱元璋有关。据传说,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便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在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了,因别无它物, 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让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转败为胜后,一时还没有好的食物供给,便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来犒赏三军,毛豆腐也由此在徽州地区流传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