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山游记 |
[游记]黄山游记 |
2007-07-16 |
西递,和宏村一般同属皖南古民居群落。特有的青瓦和斑驳的古墙,和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油光发亮的青石砖块,让人有徜徉其中的无限欲望,纸油伞,青布衣,电视中的画境在脑中时常闪现。《徽娘皖心》、《乡村教师》等众多电视剧集曾在此拍摄加之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带给这座古老村落浓郁的商业氛围,让人感觉突兀和异常的不适应,给原本安定居所的西递百姓们带来财富和荣光,可以使得他们在享受祖辈福荫之下的更多精彩。 自从西递归来后,我一直都想动笔写写这个徽居群落的经典所在。该如何写徜徉在那个古村落时的心境呢?脑子市场在混乱里想了许久许久,乱得一时找不到感觉,宏村与西递在梦境中时常的云绕不灭,找不到一个能准确反映我徜徉在那个古村落时的真实心境。终于记忆不堪忍受重负,在时间里慢慢的淡忘,转眼的时间里,两年依然过去。 曾经想,一些思绪的确是需要经过沉淀需要重新梳理。或许只有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不至于辞不达意甚至荒腔走板。此刻回眸西递,感觉就跟以前恍如两个世界,至少,那些古朴的牌坊古朴的巷子古朴的宅院,如今想起来依然是那么清晰那么生动。 没错,西递和宏村都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瑰宝。 从我们据点宏村到西递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吃过早饭才朝那边赶去。像其他景区景点一样,西递村的大门口煞是热闹:卖门票的,卖烤地瓜的,卖所谓的旅游纪念品的……各式人等聚集在这里,凸显一个“杂”字。而这个商业气息浓厚的“杂”字,使西递跟我原来想像中古朴宁静安详的古村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就是后来去周庄,脑中再也没有抱有好的心境。我们排队分组,编排人数,就浩浩荡荡的穿过西递标志的胡文光刺史牌坊。 这座用优质黟县青石建造的三间四柱五楼石雕牌坊,是黄山市现存的单体牌坊中规模最大的。西递人的祖先明代胡文光当年官至胶州刺史,又擢为荆王府长史,功绩显著,明神宗皇帝特允准兴建牌坊一座,以表示皇恩和表彰,所以牌坊东西两面横额上书“荆藩首相”、“胶州刺史”,字体苍劲端庄。牌坊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造型和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祥云饰物,其雕刻都十分精美并寓意着丰富的内涵。 老师安排我们在牌坊前集体留影,见证古村的荣誉与我们内心小小的卑微。 待到进了景区大门,沿着村道慢慢走去,才渐渐让人感觉别有洞天的感觉。 游玩到中途天气即然下起了零星的小雨,在湿漉漉的小巷中慢慢地走着,耳畔是沙沙的雨声,我感觉这熟悉的雨声此时此刻竟充满了诗意,心境自然变得从容而舒展起来。 徜徉在西递古村落,目睹那些被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的斑驳老墙,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油光发亮的青石地砖,我不禁从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在这充满故意的街道上行走,又恰逢雨天,浪漫的氛围满地蔓延。西递村建的房子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高墙深巷,各具特色。村头有一座据说是明代万历年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这座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当地人说,它是当年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我和同学们穿行巷道古屋,体验西递古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西递老人口中了解到西递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一些人经商成功之后,便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舒适、气派、堂皇。老人们说起故乡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脸上充满着兴奋与喜悦。 数百年一晃而过。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西递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大都已经损毁了,得以保留下来的数百幢古民居,现在看上去,依然保留着明清村落的基本特征和风貌。 西递村中有一座清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它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里“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两比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处古宅为“大夫第”,也是建于清康熙年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据说此楼曾多次被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的拍摄场景。“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雨中徜徉在西递古村落,我看到,各家各户富丽的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以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无不体现出古代的艺术精华。 从开放的民居看,房屋的主人把屋内收拾得非常干净,屋内家具、用具摆设和字画的布置,都保留着明清特色,古朴典雅,许多家具都是明清时保留下来的。在许多未列入参观范围的明清民居中,如果你向房主打声招呼,他们也会欢迎你进去看一看。 跟周庄、乌镇以及婺源一样,古朴的西递也是美术和摄影爱好者常来创作写生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艺术系学生来此的第一理由了,那些画画的人撑着雨伞或在小巷或在老宅或在溪边静静地画着。远远观去,人与自然与建筑相融相生,宛如最美的图画。 评论 (0) | |
原始链接:http://liufengai.blog.sohu.com/45750822.html |
转自:2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