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5、西递印象 |
[游记]25、西递印象 |
2008-05-22 sina.com.cn |
西 递 印 象 [2007年6月2日,慈溪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部分作者在西递采风。 这是在刺史牌楼前的合影] 高高的、层层递进的马头墙,光洁的、弯弯曲曲的青石路,古朴精美的雕梁画栋,讲究雅致的厅堂摆设,神情安泰的目光,轻声细语的腔调,构成了西递古村对我的最初最直接的印象。 西递地处皖南,古属徽州,位于黟县之东,黄山之西南,它的形成已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后人附会“船形西递,大吉大利”,“东水西流,吃穿不愁”。其实西递原名西川,又称西溪,后因靠近徽州府西的古驿站“铺递所”而改名。 尽管西递历经了将近千年的漫长历史,但它的中兴时期,也不过二三百年光景。西递村具有徽商文化的典型特征,即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入官,以官保商,整个胡氏大家族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出了第一个七品官——胡文光初任江西万载县知县,到清道光六年(1826),共出了130多名官吏,也算是“累世簪缨”。 村口的那座刺史坊就是村里第一个名人胡文光为自己造的功德牌楼,用当地上好的青石建造,飞檐斗拱,镂空浮雕,工艺精湛,造型雄伟,高12米,宽10米,自万历六年(1578)至今岿然屹立430年,独标一方。它已成为西递古村的一个标记,一个精神象征。 据称,西递村占地16公顷,现有居民320户,1100人。几经风雨沧桑,尚有明清古民居200余幢,其中完整的就有124幢。走入这个屋宇连绵、深巷幽静的古村落,恍若隔世。有人为西递总结了八大文化:儒家文化、徽商文化、宗法文化、建筑文化、风水文化、消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而我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中,感受到的是它对仕途的向往、祖宗的膜拜和建筑的自闭。 村口曾建有文昌阁、魁星楼,家家都挂有木头或竹板刻出的楹联,门坊上嵌有题额,大厅上悬有堂匾,营造出一种诗书传家、学而优则仕的集体意志。膺福堂内的“数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履福堂内的“慈孝后先人伦乐地,读书朝夕学问性天”,瑞玉庭内的“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以及其它民居中的“千古存心致礼仁,一生得力知勤俭”、“传家礼教惇三物,华国文章本六经”、 西递为“明经胡氏”大族,在“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也随着人丁的兴旺、财富的雄厚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自明代中叶以后,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幢又一幢祠堂,有宗祠(总祠),又有总支祠、分支祠,也有家祠,林林总总好几十个。我们参观了一个明万历间由享堂改建的祠堂——敬爱堂,欣赏了相传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的斗大的“孝”字。导游小姐在牵强附会地说,这个“孝”字,字中有画。上部像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拜的俊俏后生,而后面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说明孝就是人,不孝则是畜生。我们听了,也哈哈一乐。是啊,敬爱,以孝为先,体现中华美德,这是每个家庭代代相传的道德指南呵。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3e635010008zu.html2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