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篇旧日记 游齐云山 |
[游记]一篇旧日记 游齐云山 |
2008-04-12 sohu.com |
搜狐圈子 户外旅游 那山那水 浏览帖子 来自圈子:那山那水 (483 人) 圈子描述:那山那水之间,是否留有你曾经的脚印,曾经的记忆? 体验生活,分享心情,记录行进中的脚步...... 圈子标签:游走图片美食纪录 圈主:驻留的脚步 副圈主:小楼scorpio行摄天下悠然视线 共1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一篇旧日记--游齐云山
6/? 标签: 日志原文:http://zui-xiang.blog.sohu.com/82281984.html 今年的假期安排得很好,不用一年干到头,最后两天休息。 30日一大早就整装出发,天还没亮。从家到杭徽高速入口才10公里,上高速前给车子加满了油。过了临安,天大亮,但因浙西多山,没见到日出景象,等我看到太阳,它已升得老高、白得耀眼了。杭徽高速的弯多、桥多、隧道多,虽然路上的车子很少,也不敢开得太快,特别是过了安徽歙县以后路上起了大雾,更加小心谨慎。依此次出行计划,应是先游休宁的齐云山,晚上赶到黄山脚下,第二天再上山。过了屯溪西以后不久,有一通向黄山景区的出口,而主路封闭只能转向此口。路标上标明:黄山59公里;齐云山:24公里。可这一路下去,中间竟无出口而是一路直到了黄山汤口。虽如此也不改初衷,再沿103省道折回奔齐云山。这一绕往返起码多走了70公里,耽误了一个半小时。 齐云山也叫白岳,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说,又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所以也有“江南小武当”之称。据从网上所查,齐云山有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画,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清乾隆帝巡游江南时曾赞誉齐云山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这十二个字就镌在了山门的望仙亭上。可我实在没长着乾隆皇帝的一双慧眼,游完以后竟没看出齐云山凭什么得此盛誉。 山上有许多被叫做“洞”的景观,而实际上大多是崖壁上的一个凹处,刻上尊像就是仙洞了。而且这里不只供着道仙,还有观音、罗汉、文曲星等。有老妇来劝进香,我也不知该向谁进,只好花十元钱买把香由她代我敬给谁了。 也真有几个进向较深的洞,但好像被做旅游品生意的山里人据为仓库或临时居所,不得见内中供着何仙。 整个游山的过程中,未见到一位道士,不知道是甚缘故。最大的道观太素宫始建何时不知,但乾隆爷巡幸时肯定是香火甚盛之时。据说文革时被毁、94年又依原样重建、97年神像开光向游人香客开放。可才十年光景,太素宫又呈颓败景色。 紫霄崖下,由“太乙真庆宫”、“五虚阙”、“治世仁威宫”三个石坊组成的玉虚宫还比较壮观,宫上崖石上刻了很多字。 此宫左边(即照片的右侧)两大巨石之间夹一条狭窄的石梯,通向山顶,虽不险但很陡,似乎也可称为“一线天”。我的小阳阳在前引路,一路登了上去,心想:前面必有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边数着数,一边气喘吁吁地总共爬了264级石阶,上去一看竟是尽头,什么都没有了。 想起在玉虚宫前曾见两个小女孩从那石阶上下来,看到我们往上爬时,她们俩还在下面逗留了很久。也不知会我们一声此路不通,想是要看我们和她们一样地犯傻的样子了。没办法,原路折回。可惜在我之后无来者了,不然,我也不告诉。谁看了这石梯怕都会想爬上去看个究竟的。岂不知这只是原来道士们练功用的(我想)。 不过,齐云山还是有些景可瞧的。 下山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挑妇和我攀谈起来,还拿出了记载着她的事迹的报纸和一本小册子给我看。 从报上可以看到,她的丈夫在12年前捕遇时因故身亡后,她就是靠当挑妇将一双儿女养大的。齐云山下有一条河(不知叫什么名),坐缆车上来时,见到了河里有两条小船、每条船上有两个人在捕鱼。他们捕鱼的办法是一个人拿着什么能发电的东西(至于是用什么发电不得而知)伸向河里把鱼电晕,另一个人就拿网把晕了的鱼捞上来。这种办法恐怕是很容易让人因故身亡的。 就是这条河。 下午三点,返回缆车站(缆车三点半收班)。出了山门,才发现这里立着这么一块牌子。 结束齐云山之旅,再驱车返回黄山,这回路熟了,只用大约半个小时。
|
转自:http://q.sohu.com/forum/17/topic/17684694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