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海乘船,二十分钟后便来到刘公岛。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面积3.15平方公里,素有“不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在岛上设电报局、水师学堂,建北洋海军提督署、铁码头,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该岛东部海域。 船靠近刘公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铁码头。长长的栈桥边,当年北洋水师战舰列队,战旗猎猎,何等壮观;今天仍为我海军所用,不时有军舰停靠。 踏上刘公岛,抬眼便看到一座巨大如船状的现代建筑,这就是甲午海战馆,岛上最大的甲午战争纪念建筑。门外屹立着一尊巨大塑像,一名身着清式海军制服顶戴的北洋水师将领神情严峻,手持单筒望远镜凝视着海面,似乎正密切注意着海中敌人的动态。仰望塑像,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的形象。 纪念馆内,我怀着沉重的心情,依次走进序厅、北洋水师成军、颐和园水师学堂、丰岛战役、平壤之战、黄海大战、旅顺基地陷落、血战威海、尾声厅。现代化的布展手段,全景再现了了当年北洋水师及甲午战争的历史面貌,电影、幻灯、音响、塑像、模型,让我身临其境。仿佛进入历史的“时光隧道”,来到那并不久远的年代。 甲午战争是那样的惨烈与悲壮。1894年,因朝鲜东学党起义之因,中日同时增兵朝鲜,7月25日,清廷派方伯谦率“济远”舰为运兵船护航,在丰岛遭日本海军的海盗式的突然袭击,遭到日本“吉野”舰为首的压倒优势的火力围攻,运兵船“高升”号被击沉,千名将士“出师未捷身先死”。7月初一,中日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8月日军进攻平壤。清廷决定派兵增援驻平壤的清军,丁汝昌奉命率北洋舰队主力护航。8月18日返航时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附近海域同日本舰队进行海战。北洋舰队十艘军舰中,“致远”号等四艘被击沉,管带邓世昌等壮烈牺牲。丁汝昌所乘旗舰"定远"号飞桥炸裂,丁汝昌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日旗舰“松岛”、主力“吉野”等舰亦受重创。 黄海一战中日海军各有损伤,北洋水师本不至于全军覆没,如积极寻找战机,仍有胜利的可能,但事情往往就是难以预料的,9月下旬,日军进攻辽东半岛,10月,攻陷旅顺口,北洋海军仅剩下威海一个基地。11月,丁汝昌奉命率舰抵旅顺探查,回航时“镇远”驶靠舷左侧的航标前进,遂被礁石擦伤多处,伤情严重,不能出海战斗。“镇远”管带林泰曾以巨舰受伤、有负重任,忧愤自杀。“镇远”与“定远”本是姊妹铁甲舰,作战时必须相互依持,如今“镇远”受伤不能出港,“定远”也很难独自攻战。这样,舰队更只能困守在威海卫港内了。12月,日军两万余人竟避开威海卫,在30海里外的荣成湾龙须岛登陆,进攻威海。威海外围陆军守军猝不及防,且军力远不如海军,威海失守。此役清陆军仍然给日军以重创,日本第11旅团长大寺安纯在战斗中竟也被清军击毙,这是甲午战争中第一个被清军击毙的日本将军。 日军占领威海卫后,原来南帮炮台、北帮炮台的前后呼应的大炮被日军用来对付刘公岛上的北洋水师。日军水陆配合,先后八次向刘公岛和威海港内的北洋舰队的军舰进攻,均被击退。日军又向丁汝昌劝降,也被严辞拒绝。最后,丁汝昌拒绝准备投降的一些官员的要挟,以与舰队共存亡的气概,服毒自尽。 甲午海战后,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大笔战争赔款,便更加疯狂地扩军备战,而满清政府却归罪于洋务运动,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变成为了甲午战败的罪魁祸首,戊戌变法失败。虎视眈眈的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游客的闪光灯打断了追忆的历史,让我回到现实中。 在历史的发生地回顾那段历史,思考着历史的启示。过去,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那时想到的多是硬件方面。其实,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的硬件可谓不差,德国进口的军舰,可谓洋枪洋炮,船坚炮利。1888年9月北洋水师成立之初,总吨位约5万吨,其中7000吨级的铁甲舰“定远”、“镇远”两舰相当于如今的航空母舰的地位,是当时各国海军中绝对的主力,新式快舰“致远”、“靖远”、“经远”、“来远”、“济远”5艘,加上自有舰船,拥有大小舰艇50余艘,是亚洲绝对的霸主,各舰的管带也多是留学归来的海军人才,甚至下至水兵均经仔细挑选,从上到下英勇善战。而日本当时只有军舰17艘,能够作战的仅5艘,其中3艘设备陈旧。但是,直至1894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竟未再添一艘新舰,原本用来加强军力的海军军费被用来修了园子。相反,日本大力扩充海军,平均每年增加2艘新式军舰,臭名招著的“吉野”就是其一,使其实力逐渐超过北洋海军。 由于朝廷的不抵抗政策,慈禧太后挪用军费为自己祝寿,部队缺乏训练,指挥系统混乱,还有假冒伪劣的炮弹,使北洋水师不堪一击。虽有邓世昌、关天培、刘步蟾等将领和广大水兵的浴血奋战,但终将无力回天,悲壮地失败。今天,我们不仅要重视硬件,还要更加重视软件,政治上、管理上落后必然要挨打,腐败就要挨打。如果现在再有一场战争,还会是一样的结果吗? 看完展览,在岛上随便走走,踏着当年英雄们的足迹,凭吊他们活动过的场所。今天,提督署丁汝昌寓所院子里,丁公当年亲手栽植的紫藤,仍枝干虬曲、绿叶葳蕤,历百年沧桑不死,庭中有冰心老人的题字:“不要忘了甲午海战!”在海军公所,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济远”舰的前双主炮、大铁锚、大桅杆、速射炮等文物,如一位久经风霜的老人,默默矗立。 岛上的每一处遗迹、每一片土地、每一块石头,都在向后人诉说着一个东方古国的耻辱和尊严。为国战死的英灵们,当不愧于屈原的那句赞美:“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金戈铁马英灵在,倘借神力旋乾坤”,今天我来到刘公岛,不是单纯地游山玩水,是一次温习历史祭奠英灵之旅。 刘公岛,一幕历史的悲剧,在今天的观众中会留下怎样的震撼和思考。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发表于 14点45分, 推荐给好友 hourglass 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