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继山东省威海市及下辖的荣成市、文登市先后加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行列之后,乳山市也通过考核验收,从而使威海市将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同时,威海还提出创建全球500佳城市,努力把一个风光秀丽、环境优美、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永久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威海是一个从远古走来的著名商都,这个昔日列强手中的商业、交通重镇,今天已成为中韩贸易的桥头堡,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全球最佳范例”城市。经过多年的实践,威海市委、市政府充分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营造环境就是创造生产力。为此,他们提出了环保标准只能高不能低,环保力度只能大不能小,环保要求只能严不能松的要求。真正做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两手抓,两手硬,威海的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7万元。 环境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威海市逐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路子。其中,环翠区响亮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要小康,更要健康;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以“一控双达标”为总抓手,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压缩、淘汰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中的产业和产品,逐步走出结构性污染的“怪圈”。为此,他们先后忍痛关停、搬迁了炼铁、电镀、渔粉、造纸、酿酒等20多家污染企业;帮助20余个老污染源治理项目筛选寻找治理方案,使49家工业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目前,国家确定关停的“十五土(小)企业”在环翠区已全部被取缔。金泓化工集团作为重点污染防治企业,先后三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废水治理,并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山东工业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共同研究治理方案,最后企业投资600万元,与深圳中润水处理技术公司合作,新建了一套聚合氯化铝生产线。同时,新购买两台罐车,将剩余的废水送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彻底消除了污染危害。 在威海市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环境文明,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提倡绿色消费的基础上,草庙子镇委、政府把保护与开发融入工业发展中,仅今年以来,他们在投资10万元开工占地160亩工业园建设的同时,把园区绿化、污水管网建设、河流整治等工作纳入全盘规划考虑,共投资150余万元,实施“绿化通道”工程,植树造林15万株,清理河道4万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1100米,并对镇区企业的工业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今年头4个月,康平制药、登峰机械等5家企业先后在此安家落户。 为了能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地开展创建活动,此次威海市在突出鲜明的山海城紧密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争创全国第一个环保模范城市群、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和全球500佳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宗旨,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防治并重的方针,坚持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保护,全面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扩大威海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共赢”,将一个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威海市留给子孙后代。(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