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曲阜之行散记(三):孔林巧遇孔子嫡传指点迷津

[游记]曲阜之行散记(三):孔林巧遇孔子嫡传指点迷津

2007-07-21    mmmca.com

曲阜之行散记(三):孔林巧遇孔子嫡传指点迷津

如果说孔庙是孔圣人“神居”之所,孔府是孔氏家族后人的“凡居”之处,那么,孔林当为包括孔子在内的孔氏先人入土为安的“魂归”之地。据统计,有10 万孔家先人安葬于此。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家族墓史上的奇迹……

采纳了的士司机的建议,我们到了曲阜城,首先参观了孔子六艺城。妻子认为没有多少意思,匆匆兜转了一圈,坐了一会孔子周游列国的“轨道车”,便前往孔林游览。

司机说,按照孔林——孔庙——孔府的顺序游览,比较省时、紧凑和方便。

从六艺城出来,径直往孔林景区。

在卖票窗口旁边,有不少当地人在兜售旅游门票,的士司机帮我们买了两张“三孔“通票(每张105元)”,然后,叫我们出来后,打电话或发信息给他,他会提前在停车场等我们。

那时,也许时间尚早(九点多),游人不多。我们正欲进去,一位导游姑娘,主动上来,问我们请不请导游,并且友好的抚摸了女儿的脸蛋,说:“好漂亮呀!”女儿也兴奋,叫了一声:“姐姐好!”

“哎呀,会说话了。多大了?”导游姑娘很是惊奇。“一岁半。”女儿骄傲地回答。

妻子问:“小姑娘,导游费多少呀?”
“十块。”
“是每人十块?”妻子不太明白她的意思。
“不是,你们一家人。”
“八块行不行?”妻子习惯于讨价还价。
“没办法,这是公司规定的价格。”姑娘说罢,还将胸前的导游证给妻子看。
“行吧,请你了,小姑娘。”我说。
“十块?”导游姑娘以为我同意八块,再重复了一遍。
“好吧!”我说,“老婆,给钱!”
“不用先给,游完后再给。”姑娘回答。

达成协议后,导游姑娘一边开始介绍起孔林的景点情况,一边在我身后逗女儿,不时,还问女儿:“姐姐抱抱,好不好呀?”
女儿说:“不要姐姐抱,要爸爸抱。”

在进入孔林甬道的两边,有几十、上百家用太阳伞撑起来的简易商店,售卖文房四宝、手工艺制品、各种小孩玩具以及当地小吃等。

一位中年妇女,见我抱着小孩,拿来一只红色手机玩具,按响了在女儿面前晃动,很有耐心地跟着,希望我们买,我问:“多少钱?”
“十块。”
“太贵了,五块啦,就买一个。”妻子,又讨价还价。
“八块吧。”
“在北京市场,才四块呢?五块都多给你啦!”
“给!”
见妻子给了钱,女儿便从中年妇女手中抢过手机,“喂,喂,喂”打起电话来。

进入孔林里边,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暮春时节的草木生发味道,鼻子里立即便闻到有股霉变的气息。再看看荒草地上,到处矗立起交叉错落的墓冢和墓碑,不禁寒意生心。毕竟,荒冢下面都是孔家先人的骸骨呀!

妻子紧靠着我,右手挽着我抱着女儿的左手,似乎,也有些担怕。导游姑娘则像背诗歌似的,给我们介绍孔林内不准入葬的几类孔姓人。

好在,不远处,有个二、三十人的旅游团队,男导游透过喇叭也在大声讲解,好不热闹。妻子建议姑娘快点走,跟上“大部队”。
于是,我们紧跟着大团队一起游览。

一路上,男导游都不停地讲解。到了孔子墓冢边,他对孔子爷孙仨的生平事迹及其墓葬情况作了更详细的介绍。对孔子学生子贡如何守墓六年的情景,也绘声绘色的渲染了一番。【孔子、孔鲤、子思墓冢以及子贡庐墓处照片链接如下】
http://www.mmmca.com/blog_seeways/p/82933.html
http://www.mmmca.com/blog_seeways/p/82937.html
http://www.mmmca.com/blog_seeways/p/83001.html
http://www.mmmca.com/blog_seeways/p/82944.html

讲解完毕,好些游人便在孔子墓前或鞠躬或行注目礼,以示对孔大圣人的敬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像参拜佛像一样,双膝跪地三叩头。其顶礼膜拜之心可谓至诚矣!

女儿从我怀抱中挣脱,跑到“子贡庐冢处”那房子边上去玩。妻子去听男导游讲解,我则趁机调焦拍照,姑娘便充当起我们的兼职保姆,她拉着女儿的手,不让她摔倒。女儿拍着紧锁的房门,大声叫嚷:“姐姐,开门!我要开门!”姑娘说:“钥匙在孔爷爷那里,孔爷爷出去了,还没回来。”

姑娘所说的“孔爷爷”即是孔子的嫡氏后代、孔林守墓人孔先生。

姑娘告诉我,孔先生精通《易学》,造诣很深,闻名海内外,很多游客都慕名前来请教,希望能在婚姻、家庭、事业、财运等方面得到指点迷津。

说到《易经》,自然让我联想起孔子。司马迁在《史记 孔子世家》说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要理解司马迁上面叙说的文字,我们还得对《易经》有基本的了解:

第一,《易经》是本怎样的书?《易经》最初来自古人的占筮记录,可以说是一部占辞汇编。据《周礼》记载,夏、商、周三代都有《易》:夏有《连山》、商有《归藏》、周有《周易》。《连山》由艮卦(代表山)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由坤卦(代表地),象征“万物莫不藏其中”;《周易》由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二卦开始,象征“天地之间,天人之际”。后来《连山》、《归藏》失传,今天的《易经》便是《周易》。

《易经》是由一套象征符号系统组成,包括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文字说明。共有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以阴爻、阳爻两种符号表示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性质。

第二,孔子与《易经》有何关系?千百年来的说法是,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成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说明《易经》是经“三圣”而完成的。

由于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即“经文”)古奥难解。相传孔子便对经文加以注释,叫做《易经》的“传文”,包括:《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种,计十篇,称为“十翼”。

第三,孔子晚年作《易传》,已经很大程度上,远远超出了占卜的狭窄领域,把它提高到哲学思想的高度,来阐释宇宙人生之“道”。如《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又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说明,孔子并不怎么“信命”,他经常对弟子说他自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换言之,他是不太听任命运摆布的人。此乃后世之人对他扼腕称叹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脑子里一直思考着孔子与《易经》的问题,沿着林荫小道,走了多长路途,我也不太清楚,女儿是由姑娘和妻子,一左一右拉着手走的,要不就是她们俩轮流抱着(这回,我可获得暂时的真正的自由了)。

姑娘说,平时在林区内,是很少见到孔先生的(她的意思是,孔先生有很多人找他看相、算命或是嫁娶、动工、开市,择日子、看风水什么的)。能够见着他,得到他的指点,算是幸运的游客。

姑娘正说着,迎面不远处,一个身穿黑色衣服,中等身材,看上去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朝我们这边走来。姑娘接口说:“他就是孔先生”。

或许,他听到了导游姑娘的说话声,便特意朝我们这边拐道过来。见我们一家三口来游览,颇为高兴,问我们从何处来?妻子说,从北京来。他说,难得!难得!然后,指着我说,心太善,讲义气,容易吃亏。今年,要多注意肠胃方面的疾病。又说,妻子是旺夫益子之相,我能够成功,多半是她的功劳。还说,女儿天庭开阔,脾气虽急,但聪慧有智,能够读书,长大有作为,前途无量。

孔先生一番话,说得妻子象喝了蜂蜜一般高兴,激动地说,“真有那么好,就好了!”。

姑娘在旁边提醒妻子说,孔先生指点了,就要给香油钱的。妻子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十元钱给孔先生。孔先生,迟疑半刻,才缓步离开。

姑娘说,孔先生给我们一家三口都看了相,至少得给三十元(每人十元)才对。“噢,这样呀!”。妻子脸上的表情,从刚才的灿若春花,一下子变成晴转多云。

我在旁边解释道,孔子十多年在国外漂泊,流离失所,为的是要追求和实现仁爱理想,天下太平。其后人,孔先生不至于因为帮我们说了几句好话,少收二十元而不高兴吧!

妻子这时候,似乎才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化愁为乐。

说着,说着,我们就出了孔林的大门。

姑娘让我们自己到前面站着的那个女经理处交导游费。我问姑娘能够提成多少?她答:“二元。”妻子拿出了五元钱,给了姑娘。说:“小姑娘,谢谢你。这是我们愿意给你的小费,你收着。因为,你还帮我们照看了女儿。”姑娘开始不肯要。我说,拿着,你应该得的。妻子交给女经理十元后,还夸了姑娘服务态度很好。

姑娘有些激动,伸开双手问女儿:“小妹妹,姐姐抱一抱,好吗?”女儿频频点头,也伸出双手,让姑娘抱。姑娘在女儿两边的脸颊上,深情地吻了两下。

我正准备打电话给司机,没想到他已经开着车到我们跟前了。我从姑娘手里抱回女儿,教女儿说:“姐姐再见。”女儿向她挥了挥小手,做了个飞吻的动作。姑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嘴里说着:“小妹妹,再见!”

这时候,太阳出来了,显得有些闷热。司机打开车门让我们进去,转入孔庙和孔府景点的游览——

【附:孔林介绍资料】:

孔林又称至圣林(孔子曾被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地。孔子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9年)去逝,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葬鲁城北泗上”,就是现在孔林所处的位置。在以后的两千多年里,葬埋就从未间断,从而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孔林现占地3000余亩,有坟冢10万余座,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可以说是一座天然植物园。相传孔子去逝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林内现有各类古树名木10万余株。孔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露天博物馆。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各种墓碑、题记4000余块,石仪、门坊300余座。除一批著名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格非、吴宽、黄养正、严嵩、孔尚任、桂馥、翁方钢、何绍基、阮元、施润章、康有为等著名人士及孔子嫡系后裔题写的墓碑文。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生物学价值。

又:孔林,亦称宣圣林、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约1.1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有坟冢10万余座,历代石仪85对,墓碑400座,乔木42000余株,已延续2400余年,林内树株经历代种植、保护,松柏苍郁,古木参天,形成了一人造大园林。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后,其弟子将孔子葬于此,随着其后裔附葬者不断增加,林园面积逐渐扩大,到明代晚期,已扩大到1800余亩,到康熙二十三年,林地面积已到2941.9亩。孔林现有林墙周长5591米,总面积183.33公顷。建有大门、二门和石桥。大门外有林道,内有甬道。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825) - 推荐(314) - 8 条评论 - Trackback (0) - Pingback (0) - 全文链接 - 推荐此文章

这个帖子的Trackback地址http://www.mmmca.com/htsrv/trackback.php/83901评论, Trackbacks, Pingbacks:

评论源自: 昨日心情

你这才是做学问啊!资料好全...

转自:http://www.mmmca.com/blog_seeways/p_full/83901.html70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