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与李零同行(三):孔林 |
[游记]与李零同行(三):孔林 |
2008-05-22 sina.com.cn |
背景简述:孔林是孔子及孔氏一门的墓地,中有孔子墓,为孔子埋骨处。孔子生命的终结也昭示着他“周公之梦”的破灭。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第七》)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史记·孔子世家》 探索目的:实地感受孔子悲剧性的无奈;探究孔子之死始末。 孔林,一直以来是我个人的景仰之地,2007年7月7日11点53分,我有幸随山东电视台《新杏坛》栏目组来到了这里。 从进入大门开始,古老的石板路就被路两边的刻字、纪念品零售小摊拥挤得好不热闹,再加上穿梭的游客、导游的喇叭声在骄阳之下混杂成一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喧嚣。 然而一旦过了“至圣林”门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处进了正门,气氛便突然一下子肃穆起来,满园的古柏绿草在把人的眼神填满的同时,也使人的心静下来,几座墓碑在阳光下的草丛里若隐若现,更是让人心底生出几丝神秘感。 甫一进门,我们在左手边指示牌下捕捉到了两个小女孩读书的镜头。她们一个看上去十五六岁,另一个则只有八九岁的样子,安静地坐在像是双杠的栏杆上,手里各拿一本书静静地看着,神情十分认真。尤其是小的,一面看书,一面不时抬起头来四处观望似乎不断打扰她的游客们,清澈的眼神四顾流盼,没有真正的责备,却有更多的纯真和童趣,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透过,化作光斑在她身上轻轻荡漾,彷佛在疼爱般抚慰着她。她们好幸福,能够在圣贤安息的地方安心的读“圣贤书”,而她们那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更是深深感染了我们。 然而,这样的静谧是十分难得的,眼中的景象到了孔林最重要的地方——孔子墓就大不相同了。 虽已是中午时分,天气也十分炎热,但是游人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络绎不绝地涌到墓前,而且大多是组团而来,其中不乏金发碧眼的欧美人,叽里咕噜的日本、韩国人。本来一般景点在中午是游人最稀有的时候,尤其是夏天,这是旅游的常识,然而此处却恰恰相反。不过好在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可以看出孔子的魅力非同一般。最重要的是,他既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同时让我们大大增加了“拍出的片子一定会有很多人关注”这样的信心。 我注意到,拿着小喇叭的导游们来到此处后,都会借孔子墓碑上明代黄养正所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的篆体“王”字讲一个故事:康熙皇帝来祭吊孔子,见王字,不悦而无语离去,如此三番,官员明白后用祭案将王字下半部挡住使之看似一“干”字,方才作罢。其事当然颇为不经,但只顾出游玩乐的人们却毫不在乎,或竟以为信史,诚使人无奈。其中导游的口才参差之处姑不足论,但我以为此情境下讲这样的故事倒不如背一段《论语》,或说一点有趣的历史事实,让人们真的长点知识来得贴切。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27ae5010009al.html2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