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之三访仙人洞-雅雨博客:传道授业之杏坛,青灯摊书之印记. |
[游记]庐山游记之三访仙人洞-雅雨博客:传道授业之杏坛,青灯摊书之印记. |
2008-04-30 hexun.com |
庐山游记之三访仙人洞 [原创 2008-01-17 00:41:01] 在来到庐山之前,除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早在四十年多年前,毛泽东为江青所拍的一张庐山风景照所写的那首著名绝句了。从这首诗中得知了庐山仙人洞的灿烂和美丽: 纵览云飞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次来到庐山,其重要目标就是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会一下当年李进同志会是在什么方位拍的那张名照。但来到仙人洞,才发现我们这次来的季节、气候都与理想的拍照机会相距甚远。无奈只能看看洞子,了解一点仙人洞的来历和说法。留下几张照片,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仙人洞口 仙人洞前留个影 誉满海内外的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 佛手岩留影 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仙人洞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 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奇景。 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传为清末民初诗人陈三立所书。 顺石径小道逶迤而下,苍翠崖壁间一岩洞豁然中开,洞高达7米,深逾14米。洞壁冰岩麻皱,横斜错落,清晰地记载着它那漫长的岁月,这就是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有吕洞宾身背宝剑石的雕像。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穴最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声,悦耳动听。这便是《后汉书》上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石窖外用石板石柱构成护栏。石柱上镌刻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常流的对联。泉水清澈晶莹,其味甘美。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比重大,凸出碗口不溢,漂硬币平置不沉。此处青峰与奇岩竞秀,碧泉与幽洞争厌。绕洞的云雾,时而浓如泼墨,时而淡似青烟,变幻多姿。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名老君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内供太上老君臣骑牛的雕像。 这是毛主席留影的地方——老表都这么喊 观仙人洞,使人想到:有时名山效应和名人效应或许是相得益彰的
|
转自:http://rainning516.blog.hexun.com/16466153_d.html5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