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台儿庄之行 |
[游记]台儿庄之行 |
2007-07-30 sina.com.cn |
台儿庄曾有天下第一庄的美称,然而我们这次去台儿庄却并不是因为它的美丽,而是因为国家领导人和省长视察时一句举足轻重的话:鲁苏不过一桥之隔,差距怎会这么大呢。于是建设厅急急召集有关院校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我们作为其中之一,选择了山东最南端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 师生一行27人经过4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于3月19日晚7时到达台儿庄。早些年毕业的学生已经是镇长、局长、科长一堆,晚宴不像是政府与专家的对话,更像是师生相聚。席间免不了寒暄感谢感慨,恍若时光倒流,耳边却仍是台儿庄的声色光影。 独自站在台儿庄的街道,阴冷的风透过棉衣袭来,有些刺骨的寒意。小城的商店早早打烊了,沉沉的夜空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但街上的霓虹五光十色地闪烁着,为小城蒙上一层朦胧的醉意,高高低低的房屋也多了几分迷离,偶有三三两两晚归的人拖了一身的疲惫拽着长长的影子匆匆赶回享受家的温暖。 小城的人是勤劳的,即便是星期天的早上也不缺忙碌的身影,但街道两侧毫无章法的建筑,残损的路面,杂乱的环境,感觉破败地喘不过气。超市的员工已经开始上晨课,街边的小吃摊也已满员,三轮车在老头老太太脚下蜿蜒地行使,有长发披肩的女子驾摩托车呼啸而过,可爱的小学生说笑着背着书包赶着上课外班,有瘦弱的乞丐专注地用耙子在大大的没有分类的垃圾箱里挑拣着……一切似乎都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但有隐隐的不安在心里悸动。 这是那个天下第一庄的运河古镇吗?这是那个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吗?这是那个十里港湾不夜城吗?曾经的繁华曾经的富庶为何都不见了呢? 漫步在月河古道,这条曾被丹麦旅游专家彼得森说过的具有梦寐以求的中国大运河的样子的古河道。早已是现代石砌的池岸笔直地挺拔着;步行桥弯弯地跨越两岸,但栏杆是铁质的泛着俗气的蓝;巨大的水车兀自杵在那儿;河道淤泥不知几许深,有工人在冰冷的河里清淤;两岸是现代的建筑,不见了那镶嵌着隋唐风情的红砖壁瓦。 让台儿庄人稍感欣慰的是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且有上海客商正投资兴建“运河古镇”景区。模拟、整修、重建古运河文化广场,恢复闸官署、青楼、米铺、当铺、茶楼、酒肆、戏台、山西会馆等历史性建筑;在古运河上复原当时漕运船只、龙舟、渔舟、画舫等,形成水上露天古船博物馆;修复运河北岸的丁字街、月河街、顺河街,恢复康乾盛世时期的“老字号”,将古街建成一座丰富的明清民俗建筑博物馆,再现“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运河南岸是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由纪念碑、展览馆、影视馆、全景画馆组成。台儿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战争而驰名中外,被喻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从古至今,在这块不足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发生过二十余次著名的战役,演绎出一幕幕悲壮的战争奇观,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台儿庄大捷。纪念馆中,解说、照片资料、绘画、地面塑形、灯光、音响让人震撼,当年浴血奋战的场景及过程仿佛再现,满腔热血再次溢满每个人的心中。 大运河,从它开通以来,不知见证过多少腥风血雨,不知享受过多少风花雪月,流水无情,运河无言。 今天,如果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和气节还要靠这样一场惨无人道的杀戮来振奋和回归,不知是值得骄傲还是需要反思?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044939010007482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