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扇子崖下的天尊庙时,才遇见一个讨乞的老人。那老人哀求道:“善心的老爷太太,请施舍吧。这山上就只我一个人讨钱,并不比东路山上讨钱的那么多!”他既已得到了满足之后,却又对东山上讨钱的发牢骚道:“唉,唉,真是不讲良心的人哪,家里种着十亩田还出来讨钱,我若有半亩地时也就不再干这个了!”这是事实,东山上讨钱的随处皆是,有许多是家里过得相当富裕的,缘路讨乞,也成了一种生意。大概因为这西路山上游人较少,所以讨乞的人也就较少吧。比较起来,这里不但讨乞的人少,就是在石头上刻了无聊字句的也很少,不像东路那样,随处都可以看见些难看的文字,大都古人的还比较好些,近人的则十之八九是鄙劣不堪,不但那些字体写得不美,那意思简直就使自然减色。在石头上哭穷的也有,夸富的也有,宣传主义的也有,而肪列政纲者在在有。至于如“某某人到此一游”之类的记载,倒并不如这些之令人生厌。在另一方面说,西路山上也并不缺少山润的流泉和道旁的山花,虽然不如东路那样显得庄严雄伟,而一种质朴自然的特色却为东路所没有。 至于登峰造极,也正与东路无甚异样,顶上是没有什么好看的,好看处也还只在于“望远”,何况扇子崖的绝顶是没有方法可以攀登的,只到得天尊庙便算尽头了;扇子崖尚在天尊庙的上边,如一面折扇,独立无倚,高走云霄,其好处却又必须是在山下仰望,方显出它的秀拔峻丽。从天尊庙后面一个山口中爬过,可以望扇子崖的背面,壁立千初,形势奇险,人立其下,总觉得那直天盗地的峭壁会向自己身上倾坠了下来似的,有擦然恐怖之感。南去一道山谷,其深其远皆不可测,据云古时有一少年,在此打柴,把所有打得的柴木都藏在这山谷中,把山谷填满了,忽然起一阵神火把满谷的柴都烧成灰烬。那少年气愤不过,也跳到火里自焚,死后却被神仙接引了去。这就是“千日打柴一日烧”的故事。因为那里山路太险,昭又不让我一人独去,就只好作罢了。我们自天尊庙南行,去看月亮洞。 夭尊庙至月亮洞不过半里。叫做月亮洞,也不知什么原因,只因为在洞内石头上题了“月亮洞”三个字,无意中便觉得这洞与月亮有了关系。说是洞,也不怎么像洞,只是在两山衔接处一个深凹的缺姆罢了。因为那地方永久不见日光,又有水滴不断地从岩石隙缝中注下,坠人一个小小水潭中,铿铿然发出清澈的声音,使这个洞中非常阴冷,隆冬积冰,至春三月犹不能尽融,却又时常生着一种阴湿植物,葱笼青翠,使洞中如绿绒绣成的一般。是不是因为有人想到了广寒宫才名之日月亮洞的呢,这当然是我自己的推测,至于本地人,连月亮洞的这个名字也并不十分知道。坐月亮洞中,看两旁陡岩平滑,如万丈屏风,也给这月亮洞添一些阴森。我们带了烧饼,原想到那里饮泉水算作午餐,不料那里却正为一伙乡下香客霸占了那个泉子,使我们无可如何。香客中的一个,约有四十多岁年纪,不但身量太矮,脸相也极丑陋,而且顶奇怪的是在左眼上边生一个肉瘤,正好像垂下来的肉布袋一般,把一只眼睛遮盖得非常严密,令人看了觉得有些可怕,那简直像什么人的鬼趣图中的角色了。他虽然只有一只眼睛可用,却又最爱用他那惟一的眼睛,大概在他的眼里我们也成了什么鬼怪的缘故吧,他一亥J不停地用一只眼睛望着我们。这使我们很窘,尤其是昭,她简直害怕起来了。其他的香客虽然都生得平头正脸,然而用了鄙夷的眼光望着我们的那种神色,也十分讨厌。我们并不曾久留,只稍稍休息一会便走开了。 回到天尊庙用过午餐,已是下午两点左右,再稍稍休息一会,便起始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