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山游记 |
[游记]泰山游记 |
2007-07-16 mop.com |
泰山游记 提起泰山,人们就会想起这样一些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民间称岳父为“老丈人”也称“老泰山”。由此可见泰山的地位何等显著、何等重要! 10月3号早晨8点半,我们抵达了泰山脚下。2号晚上,导游就已经打了“预防针”说:“大家要好好休息,第二天争取轻装上阵,爬山很辛苦的。”我听了不以为然,难道爬个泰山会有那么艰辛吗? 开始登山了,大家都兴致勃勃,说说笑笑着,一边浏览古迹一边加紧拍照。初过红门,道路还比较平缓,甚至不见有高的台阶。游人脸上都写满了欢乐,精神也是十分得高涨。我们40多人的团队走了没多久就走散了。好在一路上团队和导游很多,随便插在哪个团里听导游讲解都无妨。泰山最负盛名的是它是历史上唯一受过帝王封禅的名山,同时它也是佛教、道教兴盛之地,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沿途有许许多多的庙宇、摩崖碑刻。偏偏我们鲜少烧香拜佛,且对历史及碑文缺乏研究,听了导游的讲解后并未能留下深刻印象,倒是在“一天门”、“孔子登临处”、“中天门”、“天下名山第一”、“五大夫松”、“十八盘”、“南天门”、“天街”、“拱北石”等颇具象征意义的地方拍了不少照片。 由于看不到泰山山顶,想像不到他雄伟的全貌,也就不知道攀登上山究竟会有多难。然则一步步爬上去,最切身的感受便是“任重而道远”。游客中不乏老人和孩子。小孩子人小体轻,爬得不亦乐乎,似乎一点也不曾觉得累。老人在家人搀扶下,拄着拐杖也还在勇往直前,不见有丝毫退缩之意。而我这个平日对爬山犯怵之人这次也一心要挑战自我、爬上顶峰。 从“壹天阁”开始,盘道开始变陡,有时几十道的石阶呈60度角扶摇直上。沿途看见不少人下山,原来他们都是半夜开始爬山,待到达山顶时恰可观日出。看他们个个心满意足的样子,让我在羡慕的同时不由增添了必胜的信心。老公见我多次拒绝他的搀扶,也不禁赞我好厉害、爬山的本领进步很大。终于到了“中天门”。顾名思义,这才是爬山爬到了一半。我们的目标是“南天门”。然则很多人都是从“中天门”开始坐缆车到“南天门”,看来这一段路途才是令人畏惧的。 在“中天门”稍作停留,我觉得这山爬得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大胆决定“弃缆从步”,朝目标继续前行。“中天门”过后也不是一下子就陡峭难爬的,起初还是有些平缓之处的。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快活三”了。爬山爬到这里,忽然有那么大约三里地是很平坦的,且此处气爽景幽,许多游人在此一边歇息一边解决午餐问题,真是十分快活惬意。 爬山路途中,水是寸步不离的,但是这喝水也是有讲究的,只能一次两小口,不能多喝。歇息次数也不能太多,且每次歇息的时间不能太长。身边不断听到人们互相鼓励,说,好,一鼓作气!每次歇息时觉得非常畅快,但是起来再爬时,反而觉得腿更承受不住累了。泰山上有不少平台,凡有平台的地方定有人摆摊设点。有卖拐杖、纪念品的;有卖方便面、煎饼卷大葱、水果的。泰山上的西瓜长得像我们家乡的冬瓜,都是椭圆形的。西瓜、西红柿还有黄瓜都是三块钱一斤,矿泉水两块钱一瓶,倒也不是很贵。黄瓜都是顶花带刺的,非常新鲜。西红柿红得惹人喜爱,不禁买了几个来尝,结果令我惊喜,原来这西红柿确实是原汁原味,如同我小时候在老家吃到的那样。看到这么多的摊点,我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将这些东西逐一挑上山来的。我们在“快活三”吃了几个西红柿,于是乎,顿时来了精神,趁势爬到了五大夫松处,这时已经可以遥望到南天门了。有人大声揽客照相,说:“从这里可以看到十八盘的全景了,赶紧拍照了”。游人几乎都自带了相机,纷纷见缝插针上前拍照。远远望去,两边的山崖壁如刀削,盘道开始变得羊肠曲折,如同一条云梯从天门垂挂下来。众人似蚂蚁一般密密麻麻在挪动着。 十八盘为清朝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全长0.8公里,有1600多级石阶,明代人曾咏叹“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我和老公赶紧把自带的干粮拿出来嚼了以便补充体力。此时的十八盘像一个冷冷的敌人在等待我们去对决。过了十八盘便是南天门了,心想不就是还有个十八盘么,咬紧牙关,上!盘道越盘越高,环顾左右,人们都在气喘吁吁地坚持着、挣扎着、努力着。只见几个女孩子在我们面前绕来绕去,仔细一看原来她们在走“S”形,据说这样可以减轻苦累。我也开始试着这样走,果真比直线攀爬要舒服一些。越往高处山风越大,我不禁直呼爽快。想来到得高处才能享受如此清凉的山风,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到了“紧十八”时,我的大腿已经发酸了,气力也细若游丝,此时真的是一步一步在挪动了,腿脚变得不听使唤了,我不得不接受老公的好意,一会儿由他搀着,一会儿由他拖着,就这样硬是抵达了“升仙坊”。旁边有人打趣道:“恭喜你升仙了”。人们在这里擢升为仙后似乎变得勇猛起来不同于凡人了,眼见南天门几分钟内唾手可得,便迫不及待冲过去。下午1点,我们占领了南天门,俯瞰下面,真不敢想象我们竟也是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所谓“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发顶”,这么高、这么紧的盘道终于被我们征服了。虽然我的腿有点哆嗦,但是我心里那个欢喜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登到了天上,竟还有天街,这个名称实在有趣。街上人群熙熙攘攘、店铺林立,走着走着还真有一番逛街的滋味。对面的山顶上已露秋色,不少人去到那里悠闲地散步、拍照。为了庆祝胜利,我们要了一个煎饼卷鸡蛋大葱还有一份牛肉面。虽然味道不正宗,不过坐在天街上的饭馆里边吃东西边享受这份安乐,倒也别有兴致。 听说从天街在往里走可到玉皇顶和拱北石。这里有一个泰山上最大的平台,北面是玉皇顶,东面是拱北石。而从西面远眺,只见云雾已经铺开像一片江水紧邻着泰山,江水对岸还有一条长长的黛蓝色的江堤。眼前这一景如梦如幻,吸引我们驻足观望了很久。拱北石又称探海石,巨石向北斜上横出,形如起身探海。这里是观日出的最佳地,亦是泰山的标志之一。可以想象人们在此耐心恭候日出、见到太阳蹦起时的欢呼雀跃。 下午2点半钟,我们开始去乘缆车准备下到中天门。导游说3点半在中天门集合,一起坐巴士下山。谁料乘缆车的人黑压压已经排了好长的队,此时再步行下山又缺乏勇气,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七八十度的陡坡小腿肚子不打颤才怪。队伍再长也要耐下性子排着等着,到我们坐上缆车时已是4点钟。缆车很大,可坐8人,四周都是封闭的,上半截都是玻璃,门可自动开关,比起我之前坐过的香山的缆车、千岛湖的缆车都看似要安全得多。可是它路线的陡峭是我不曾想到的,外面是万丈深渊,我怎么都不敢往外看,平视都不敢,更别提俯视了。我只是闭着眼睛、紧紧抱着老公的胳膊,每过一个索道站,咣当一下的失重感非常强烈,我都不由得惊呼失色,老公的胳膊大概也被我掐紫了。10分钟后缆车终于停到了中天门,老公竟然说这么快就到了真不过瘾,可要知道我的腿都发软了。 我们可怜的导游被40多人的团队逼疯了。他一手拿着喇叭一手举着小旗子,一直翘首企盼,不敢有丝毫懈怠,然而我们的队伍下来的时间差距最大的竟达4个小时。从中天门排队坐巴士时,秩序井然,上满一辆接着上下一辆。巴士在盘山路上娴熟地奔驰,烂漫的野花、鲜红欲滴的山楂从眼前一晃而过。不是赶时间的话,真想下车慢慢走在这山野秋意中。 到了晚餐地点,大家开始叽叽喳喳地谈论今日登山的见闻和感受。那些坐缆车上去的对我们步行攀登上去的都是啧啧赞叹,艳羡不已,想来确也如此,那份凭着毅力不畏艰难攀登至顶峰的喜悦只有亲身体验方能领会得到的。 |
转自:http://i.mop.com/xyz22044525/blog/2006/10/11/2396965.html2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