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国泰民安话泰山-精彩游记,济南航班查询,济南列车时刻表.

[游记]国泰民安话泰山-精彩游记,济南航班查询,济南列车时刻表.

2007-07-16    u0531.com

刻有这个符号的陶尊出土于泰山脚下,属于大汶口文化。大汶口遗址,最初发掘于1959年,出土了距今六千四百到四千五百年间大量的陶器和骨制品,是新石器时代典型的文化遗存。大汶口原始人类的活动区域基本上在泰山周围,他们在泰山脚下耕种,粟是主要的农作物,在泰山上狩猎,并将野兽驯养成家畜,猪已成为主要的肉食来源。泰山作为劳动对象和居住场所,与早期人类发生了最为密切的关系,成为他们对于自然的最初印象。不仅如此,原始农业完全靠天吃饭,阳光和雨水对于植物的生长最为重要,泰山高接云天,每天沐浴第一缕阳光,而兴云布雨也是在泰山上进行的,还有在黄河泛滥的时候,泰山便成为天然的避难所。因此,在整个大汶口文化时期,乃至以后的龙山文化时期,泰山周围都是早期人类聚集的地方,形成了庞大的海岱文化圈。正是泰山的重要作用,使它在早期人类的心目中逐渐具有了某种神力,并且声名远播,于是,原始部落的重要活动,如部落间的会盟便越来越多地选择在泰山上进行,传说炎黄二帝也曾在此结盟。二帝先到泰山顶上祭天,然后分别到婷婷和云云两座小山上祭地。

这种仪式到舜帝的时候得到进一步发展,《尚书》舜典中记述:“(舜)岁二月,冬巡守,至于岱宗,柴望于山川。”舜帝在泰山顶上,迎着朝阳,燃起柴火,向上天报告,他代天理民,替天行道,愿天护佑。这就是所谓的“柴于上帝”;与此同时,四方诸侯也各自登上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也就是所谓的“望秩山川”,整个仪式合起来叫“柴望”,这种仪式被以后的帝王长期沿袭,成为最为神圣的封禅大典。《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古者登封泰山,封可见者七十有二。”如今泰山顶上玉皇庙内悬挂的“柴望遗风”匾额说的就是这件事。

神秘的符号,逐渐被人们读懂了。上面的圆形是太阳,中间是火焰,最下面是泰山。泰山之巅,冲天的火焰腾空而起,熊熊的火焰舔向初升的太阳,这是一个多么恢宏的意象,蕴含了古人多么凝重的宗教情结!

对碧霞元君这位泰山女神的信仰,是从明代开始隆重起来的。自从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神封禅大典,过去几乎为帝王垄断的泰山重新回到民间。那位在历史上一直若隐若现的泰山女神忽然在北方民众信仰中复活,带着一位女性神所能具有的全部慈悲、善良和爱心,像久旱的晴空突然出现了一朵云霞,君临北中国的上空。

随着大运河南北漕运的兴盛,碧霞元君成为漕河的保护神,运河沿岸各县广建碧霞元君的行宫,有些县竟达八座之多。

在泰山,从山麓沿着盘道至岱顶,经常可以看到进香的老太太和年轻妇女将一块石子搁在碑石上,或者压在树枝上。许多树枝上都拴上了红布条。

原来,“石子”谐音“拾子”,拾一个儿子;“压枝”谐音“要子”,要一个儿子,“拴技”谐音“拴子”,拴一个儿子。民间信仰认为,泰山就是魂魄转生的地方,婴儿魂来自泰山,从泰山石子转生的孩子命特别硬。

泰山的岩石由变质岩和花岗岩构成,岩性十分坚硬,在民间的信仰中,泰山的岩石具有灵性和神力,受到人们的崇拜。

据有关资料记载,至迟从唐代开始,人们就街口、村头、桥梁等要冲处或门前屋墙上,立一块自然石或石碑、石柱,上刻“泰山石敢当”五个字,镇妖避邪,保佑家宅平安。

历代帝王封禅泰山要拜泰山神,也就是供奉在岱庙里的东岳大帝。至今,中国南方一些地区东岳大帝的信众仍然保留着到泰山认祖庙的风俗。因为它不仅掌管人的生和死,还有福、禄、寿,所以人们担心如果不能及时方便的烧香进供,就会疏远了同泰山神的关系。出于这样的考虑,明清两代,上至京城,下至小县,全国各地都来泰山岱庙请一尊东岳大帝的神主,带回家乡供奉起来。这样一来。东岳庙也就遍布全国。

从明代开始,中国百姓对碧霞元君的崇信,使泰山出现了比帝王封禅更为壮观的万众朝山的宏伟场面。口诵阿弥陀佛的香客队伍有时连绵百里,人人手中提着一盏纸糊的“礼元君”灯,日夜兼程向泰山进发。全体香客和着铜锣的节奏,一人起呼,万众合应,声震原野和山谷,问他们这是干什么去?齐声回答:“求元君”。

碧霞祠在清代乾隆年间重修时,乾隆皇帝亲自撰写了碑文。这位皇帝认为,碧霞祠里穿女服插簪缨的碧霞元君同岱庙中戴冕旒捧玉圭的东岳大帝,其实是天地合合,阴阳一体。他还认为,国家主持祭祀泰山之神,求的是天下的平安,国运昌盛,亿万人民奔走奉事碧霞元君,求的是家庭和睦,安宁幸福。看起来是两件事,实际上是一件事,都是为了“国泰民安”。

在泰山极顶迎接旭日东升,是一个可能有上万年历史的古老仪式。在古代先民的眼里,泰山是阴阳交代、万物发育的地方,在泰山极顶迎来日出,是迎接新生和希望。

转自:http://www.u0531.com/u0531/Articles.asp?id=326&articletype2=3&page=1628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