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山游记(四)——山登绝顶我为峰 |
[游记]泰山游记(四)——山登绝顶我为峰 |
2007-07-16 sina.com.cn |
我和爸妈早早起了床,要赶到日观峰看日出。人们三五成群的聚集在旅店门前,透过路灯泛出的光亮看去,雾好像较昨天更大了。这样的天气根本看不见日出,但似乎谁也不甘心,非要盼着奇迹出现不可。 夜里下过雨,路面很滑,很多人打开了手电筒。山顶的风很大,夹杂着雾水扑面而来,眼镜很快上了霜,我只得紧着擦镜片,不大工夫,头发也被打得精湿。路越发难走,脚下是光突突的岩石,没有护拦,攀岩而上,令人胆战心惊。途中路过仙人桥,隔雾相望,但见两崖对峙,下临深渊,三块大石头相互抵撑着,衔接在一起,犹如小桥搭在峭壁之间。穿过围墙南端的圆门,眼前豁然开朗,大雾弥漫,天地一色,我们站在一块儿巨石上面等待日出。 五点十分,天色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仍然是灰蒙蒙的一片,只是颜色淡了。太阳应该早就出来了,可人们仍然不愿离去。又过了半个小时,我和爸妈才沿着原路返回。(本以为到了日观峰,实际上,我们处在日观峰南侧的瞻鲁台。) 回望十八盘 一波儿又一波儿的游客纷至沓来,天街热闹了起来,仿佛一个偌大的集市,叫买叫卖声此起彼伏。我们并不打算在这儿吃早饭了,收拾好行李,退房下山。 十八盘紧得很,窄窄的台阶容不下整只脚,你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一步一步往下探。走出几十步后回头看,南天门有些模糊了,又走了几十步,再看南天门已经完全消失在漫天的云雾之中。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过了升仙坊,坡势缓了下来,双腿也变得僵硬、酸痛。 沿路上我们看见许多挑山工,肩上的重担加起来足有四五十斤,从中天门经十八盘徒步登上天街,将近三千米的路程,挑一趟的报酬只有十块钱。 云步桥飞瀑 爸妈走得倒是稳健,我却有些心不在焉,一不小心,脚下打滑,一屁股坐在了石阶上,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好险啊,幸好没有摔坏,前面的人都回头瞅我,真挺尴尬的! 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下降,雾渐渐淡了下去,过了一千二百米,山色清晰了起来,满眼的翠绿抹掉了先前的苍白。下了十八盘,天气就放晴了,路也好走起来。人们不断从山下涌了上来,说说笑笑,兴高采烈,有的举着相机拍照,有的握着DV摄影,忙活得不亦乐乎,登山盘道开始热闹起来。 山涧里的小溪时隐时现,从南天门一直陪我们到云步桥,正是有了水,山才有了灵性。从十八盘到中天门,一路上的石刻可谓层出不穷,目不暇接。看过了万丈碑,又见山坡上的望人松,虬枝下伸,若躬身招手邀客(个人觉得和黄山的迎客松没法比)。五大夫松石坊赫然而立,飞来石横在路旁。走在云步桥上,仿佛置身于天际,桥北的高崖上横挂着一幅瀑布,飞流倾泻而下,撞击着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过了云步桥,道路平坦起来,四面青山环抱,苍翠欲滴。沿途多是些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石刻,鲜有更久远的,这似乎可以从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找到答案:“自唐显庆以来,远古刻尽漫失。” 到中天门已经是十点半了,我们选择了从西路乘旅游观光车下山(票价:18元/人),车开得很快,弯路颇多,觉得有些惊险。望着车窗外连绵起伏的群山,我的心情也难以平静,泰山是雄伟的,是庄严的,是憨厚的,是朴实的,他巍然屹立于神州大地之上,五岳独尊,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过了黑龙潭水库,车在天地广场停了下来。天地广场是本世纪初建成的,为泰山西路登山之始,又称“天外村”,天地广场由代表天的圆形广场和代表地的方形广场组成,将天和地连为一体的是一条台阶式精美石雕连廊。石阶两旁矗立着十二根雕刻龙柱,石雕连廊中间有巨幅壁刻,描绘唐玄宗泰山祭祀的盛大场面。 在天地广场休息片刻后,我们乘三路汽车前往火车站,又回到站前的那家快餐连锁店吃午饭(我们早饭就没吃)。我给老爸要了杯扎啤,一盘儿酱牛肉,一碗扬州炒饭,给妈妈要了份儿小鸡炖蘑菇套餐,我自己要了份儿宫宝鸡丁套餐,总共花了不到五十块钱。不过这家餐厅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十一点了,负责炒菜的师傅刚来上班;服务员弄不清座次号,屡屡送错饭菜。居然等了四十多分钟,在我们的催促下,服务员总算把饭菜上齐了(味道还不错 ) 吃过午饭,到寄存处取回行李,我们坐上了开往青岛的火车。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8f11dc0100053b21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