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登泰山记岸门口人游记岸门口人游记岸门口人:行与思的流浪

[游记]登泰山记岸门口人游记岸门口人游记岸门口人:行与思的流浪

2007-07-16    

注:此石立于经石峪大字题刻的南边,左旁伴一小石,似一剑从中劈开,故名“试剑石”。石上“高山流水亭记”为明代进士、吏部朗中万恭所题,洋洋洒洒数百字。内有:“夫是倚泰麓之壁也,斯不亦高山乎?夫是是临水帘之泉也,斯不矣流水乎?”

上周六(6月9号),携家人登上泰山。

上午11时从红门起步,经中天门,攀越十八盘,于晚18时30分到达南天门。晚宿山顶,次日乘缆车和巴士下山。

是第二次登上岱顶。1991年国家物价局解散前,曾受命到山东调查乡镇物价机构设置与运作情况,踏访济南、青岛和沂蒙山区,选择了七个乡镇作民生情况的深度剖析。完成任务后,谢绝地方招待,独自登临泰山。

“有眼不识泰山”,是对人认识局限的深刻写照。泰山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犹如乾坤一柱,愚等实难描其万一。不过,从个人经历,还是有得讲的。在下的名字“曦原”取自泰山。马英九说他MADE IN HONGKONG,照此逻辑,愚MADE IN QINGDAO,但在四川内江市出生。而精神的源泉,却在泰山。

1963年,家父战伤复发,被送到泰山一个军队疗养院调治。他十六岁参军,朝战编入15军29师序列,军长秦基伟,邱少云是这个师的战士。入朝后参加第二、三、四、五次战役,急行军十八昼夜,把脚板走穿。家中有他坐T-34式坦克进入汉城的照片。某夜,他正在野外出恭,忽见美国人的探照灯亮起,先从战线的前方朝天射成密集灯柱,再分别从我军左右侧翼射起,后来更从我军后方亮起。全军一片惊愕,于是拔营后撤。是为“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

为什么老爹每年都要家祭张彦文伯伯?就是在这次后撤途中,要退过清川江,家父拖着血脚板过不了江。是张伯(29师作战科长,老新四军出身)把他背过清川江。上甘岭战役后,美军轰炸了29师指挥所,张伯与科里其他十七名同志全部殉国,唯家父幸存。家父后来是在一次与前方联络的路途上被敌炮打中。当时,跑在前边带路的那名新四军老兵被瞬间炸成了碎片,血肉溅满家父全身,吓得他哇哇乱叫,以为自己也交代了。后送到卫生所,脱衣洗净,却只被一枚小弹片击中,血基本是人家的。那枚弹片,虽夺他一个肾去,但让他在枪林弹雨中捡条命回来,殊不易。

总之,中华民族留下的万千根脉中这一支,总算安全归来。能在泰山疗伤,也是家族万幸。他在三十岁上,获得四川电报,知儿子出生,喜极而泣。他奔上泰山“瞻鲁台”,见鲁西南的原野,一片曦光,于是“曦原无限好”脱口而出。在下得其名也。

在泰山行走,有好强的扑回妈妈怀抱的感觉。家国一体,向来是中国士大夫最高的精神境界。好男儿是国家的重器,可是再伟岸的丈夫,回到这翠绿的山林,抬头仰望那峻峭岩壁,看淙淙流水从足指间流过,都是好熟悉、好激动的感觉。眼前的光景,不就是一幅幅百看不厌的中国山水画吗?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见过,在台湾故宫的《中华瑰宝》画展上见过,在异国他乡的酣睡中,多少次、多少次地梦见过?

走在崎岖、陡峭的山道上,每一步都是那么沉重、坚实。这是天人的交合,每一寸顶进,都让我的眼睛如山中清泉般晶莹。多少民族的精英,倒在了前进的路上;多少睿智的先贤,在碑石上刻下他们心里的话(看得我热血沸腾)。五千年文化,一脉相承,在这里张扬得如同大洋上鼓起的风帆。泰山,我是爬在您膝下的孩子!“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您用石头向我传话,让我感到您慈父般的爱与期许。每一步深入,虽伴着巨大的酸痛与艰苦,肺腑亦如烈火般燃烧,但我的胸中,充满狂喜。

中国人爱说:自从盘古开天地。而泰山,根据六朝梁人任昉写的《述异记》,自从盘古开天地,就是五岳之尊,就是我华夏民族崇拜的圣山。自秦以后,更是碑刻满山,处处留下历代先贤的文墨思想,无不教我高山仰止。佇足在经石峪前,那一千多个金刚经大字,铭刻在两千多平米的硕大石坪上,历经了1400年的风雨水洗,仍熠熠生辉。您真是中华的绝唱,与日月同辉,与山川共存。

忍不住要跨过护栏,俯下身去亲近她。左顾右盼,见一童子,询得文物管理员姓张,正在山后种地。于是勿勿赶过去,隔河大喊道:“是张老师吗?我从北京来,喜欢你管的那些大字,能不能让我进去看看她们!”张老师搁下鋤头,上下打量偶,又回头看他的媳妇,不料竟获得许可!好不欢喜,急急忙忙地脱鞋脱袜,光着脚板走上了那缓缓起伏的石坪。我的天,好大啊!至少有三亩地。我小心地伸手,纤细的手指触摸到那浸润光滑的汉字,轻轻勾划。每个字都有四个手掌大小,字体刚正圆润,锋棱显露,奕奕有神。

山泉从长满苔藓的石上漫过,如同天然的墨汁一般。用手蘸起那清凉的泉水,涂在额际。一股电流,一阵清凉,在冥冥的安静中,直冲心底。旁边的山林,传来扑鼻的松香,令人心旷神怡。我蹲下身来,细细端详那那洋洋洒洒的大字,看她们如河流一般漫过宽阔的石坪。想起了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有一些内心隐秘的激情,如滚烫的岩浆,涌起。幻象中,自己仿佛变成了那个赤祼身体的少年,一头扎进了母族文化奔流不息的血脉中。那醍醐灌顶式的透彻,电闪雷鸣。强烈的光,把我的灵魂照得通明,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单纯。我的身体,却又如古希腊的英雄阿喀琉斯一样,充满力量。

走到四槐树,抬眼望见前面一个古色古香的茶肆,厚重的茅檐下挂着“泰山女儿茶”的招牌。近前一看,倒是个通透宽畅的所在。用老树根做成的圆桌,深褐色的台面用清漆油得铮亮。条凳是将大树劈成两半,直接搁在石上,坐上去有歪扭不平的感觉。那茶由竹筒端来,苦涩中透出山林的清香。管事东家是位少妇,她从里屋抱出棉被来晒。亮晶晶的眼中,不经意有盈盈秋波流过。婀娜多姿的腰身,似山泉一般,轻轻荡漾。一只小猫跑过来,在脚下拱来拱去,还抬头用她主人那样的眼光盯你,时不时发些娇声。窗外,相传由隋唐英雄程咬金种植的巨槐横在路上。阵阵清风袭来,满耳蝉鸣。

回马岭前,有卖埙人吹奏着萨克斯一般悠扬的旋律。这种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陶乐,在泰山峡谷回荡,向我们传来远古的回声。青年时代,多次留流于黄河上游各石器时代的遗迹当中。这埙的声音,令我想起了姜寨的那位少女,我曾迷恋她好长时间。有一丝儿悽凉,淡淡愁绪,如山中的云雾,撩拨我心。乔儿被那乐声吸住,坚持要买一个。她兴致勃勃的尝试,不太有结果。最好的几声,也只达到小猪叫的效果。她锲而不舍,一直鼓着小嘴吹,虽累,倒也忘了许多爬山的痛。

走过中天门,有一段平坦大道,林木茂密,蔽日遮阴,脚步轻便许多。路旁一石刻道:“人生轻便易,世路重艰难。不走巉岩路,谁知快活三?”这就是泰山道上有名的“快活三里”。此段尤需安静行走。我等人到中年,人生旅程过半,正可以登上中天门相比。此时人生,或者正在快活三里处。然而,艰难陡峭的十八盘,还在前边。那林中的风,像一曲轻快的歌:“朋友,你从那里来?”

我从泰山来,今天又回到泰山。寻根的路,归去来兮。但咱不是来封禅的帝君,也没有一丁点儿王者归来的霸气。咱只是爬在泰山老奶奶足下的小孩。可我也在认真地想,登上岱顶,意味着什么呢?如果只是看见几块石头,那怕它刻着一万个皇帝老儿的铭记,与我何干?再说,即使明日清晨,曦原在瞻鲁台上看见了原野曦光,又能从这天人合一的幻像中,获得什么样的启蒙呢?

这不仅是中年人的问题,也是乔儿的问题:“老爸,咱这么傻爬是为什么?”她一马当先,把我们远远甩在后边。每次见到她,都在一个遥远的高处悠闲地坐着,晃着腿等我们。当年访问承德离宫,也在山野行走。我们走在前面,把她拖在后边。她毫不介意,在夏日的阳光中,手中挥着一根散发着树香的枝桠,嘴里念念有词:“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看一步。”那三岁稚儿的谒语,在外八庙的圣光照耀下,充满神秘。倒是后面一句大白话,听得我们十几年过去了也不能忘怀:“爸爸妈妈,等等我!”今天,她冲到老远老远,而我们倒是要“走一步、看一步”了。

岱顶大观峰,唐摩崖石刻气势恢弘。岩壁陡峭如削,上刻有李隆基亲书的《记泰山铭》,高13米,宽5米,铭文共996字,加篆额“记泰山铭”4字,整整1000字。每字一尺见方,通体贴金,显得十分的壮观奇丽,苍劲而雄浑。字里行间,仿佛看得见李隆基那志得意满、神采飞扬的天子气度。“天可汗”的盛唐景象,令观者胸怀大开。身为华夏后裔,那份骄傲与自豪,洋溢在眉宇。

内人上次登山,对此景印象至深,坚持要我为乔儿讲解。乔儿只知道杨贵妃,但不知李隆基为何许人也。于是讲白居易的《长恨歌》,讲高力士为李白提靴,讲杜甫写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讲武则天改唐为周。恰好乔儿刚看完电视《武则天》,一下子来劲儿了,开始“得得得”地反向我讲起电视中的许多轶事来。(体会:和孩子讲事,得想办法把电路接通。一招不成赶紧换招,总之得把挨不着边的历史与她熟悉的事扯到一起,那她的兴趣劲才会“腾”地一声提起来。)

不过,我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李隆基。指着他《纪泰山铭》中“道在观政,名非从欲”四字,我肯定了他的“开元之治”,同时,也提到就在他书成此铭29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了,盛唐终结,人民陷入巨大灾难中。我对着闺女大发感慨道,即使皇帝老馆儿说的话也迷信不得,特别是那些歌功颂德的漂亮话,那些摆着谱教训别人的大话、空话,虽然显得神气活现,显得无比的官冕堂皇,甚至刻在石头上千年不朽,但仍然是骗人的鬼话、废话。人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个人自己的判断。乔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明亮的眸子里,透出沉思的光。

我转过头来,看着摩肩接踵挤着照相的人群,想起历史上无数所谓的大丈夫们都在追求“永垂不朽”。可是,究竟什么东西,能够永垂不朽呢?《纪泰山铭》上有句话:“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荡若涉于大川。”那份天子的茫然与困惑,颇令我感动。立足岱顶,飘飞的思绪如山中浮云一般,挥之不去。远山的岚气,详和而宁静,悄悄底,在呼唤我。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dunhuan.bokee.com/tb.b?diaryId=14545126

2005.7.1123:21作者:岸门口人

原始链接:http://dunhuan.bokee.com/viewdiary.14545126.html
转自:30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