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山游记

[游记]泰山游记

2007-07-16    sina.com.cn

高一的时候就曾学过《雨中登泰山》,当时觉得写得平平,无非是按照自己游览的顺序把泰山的景点记录下来了而已。这次自己亲临泰山,才真正感到他写得逼真。

为了攒足力气登山,我们在泰安的城信宾馆住了一晚,心情当然是相当兴奋的,第二天早上7点多就早早的起来,准备去登山了。从宾馆到泰山脚下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们要打的。司机建议我们坐车到中天门,从中天门开始登山,一天的时间就可以下来了,而且也不会错过各处的风景。这样的确可以省些力气,不过这就算不上是登泰山了,既然是登山就要一步一步地登阿。因此,司机把我们拉到了泰山脚下,还是肖比较有经验,他让我们每人买了个拐杖,刚开始还觉得没什么必要,装装样子吧,后来才发现拐杖起了大用处。

开始登山了,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孔子登临处,从这里山脚下仰望泰山觉得似乎并不是太高,心里暗自一笑,这就是所谓的泰山了,海拔1545米的五岳之首,没有什么太多的胜境的感觉。不过从这里开始便感觉到了强烈的文化底蕴,一句“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嶷第一山”把我们带入了天阶。年轻人冲劲十足,好像从笼子里放出来的鸟儿一样,或许是年年入川,山看的多了,不觉得景色如何奇异,也许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冬季,而且没有多少雪。

进入红门之前庙宇很多,进去虔诚的拜上几拜,为家人求个平安健康,也瞻仰一下武圣人关羽的威严。进入红门,山路逐渐的陡峭起来,有些登山的感觉了,但脚步丝毫没有慢下来。登山的,下山的,看上去大家都相当的友好,好像很早就认识似的,一个30多岁的大姐告诉我们,登山不要太急,不然到后面就没有力气了,她说一般的人从山脚到山顶,大概六个多小时就上去了。我们边登边聊,眼前出现了这样两个字“二虫”(虫上面还有一撇,我打不出来这个字了),那个大姐饶有兴致的问我们那两个字怎么念,旁边有人直言不讳“二虫,好奇怪啊”,“这是两个没有写完的字,你们再猜猜”……看大家都猜不出来,她告诉我们,是:風月无边。大家这才领悟,形容泰山风景秀丽。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过了万仙楼、三阳观、斗母宫,大家都对斗母宫这个名字感到奇怪,原来相传天上的斗母娘娘曾经到过泰山,因此在这里设庙宇供奉。看看太阳已经升的老高,已经十点多了,再一看地图,我们还在山脚下呢,于是大家加快脚步,可是发现身上背的东西越来越重了,腿脚也有些不听使唤,只好在经石峪停下来休息。望一望前面陡峭的山路,此刻才感觉到泰山原来是如此的大,还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

经过一番整顿,继续前进,眼见壶天阁就在前面了,大家都斗志昂扬的向上登。这时肖发现台阶上刻着500米,“我们现在海拔500米了”“啊?才爬了500米呀!!刚刚三分之一!晕!”眼看就要中午了,大家有些着急。“没事,上午都在逛,没怎么爬,下午加加油,天黑之前赶到山顶是没问题的”,“好吧,那咱们爬到800再吃饭,怎么样!”“好”。山路崎岖而陡峭,可是我们有了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似乎又多了好多力气。观望之间,我们已来到了壶天阁,转过头来向后看看,颇有成就感了,远处的一些小山已在我们脚下了。虽然到现在我们已经挺下来休息了好几次,可是大家的心情是很愉快的,没有一点疲惫的感觉。有人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雨中登泰山》中曾写到,有很多的挑山工,怎么我们一个都没看到呢?旁边好心的朋友告诉我们现在盘山公路已经到了中天门,因此中天门以下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汽车运上去了,只有山上的东西还是挑上去的,所以只有过了中天门才看得到了。这时,有很多的学生,打着旗,带着旅游小帽,从后面赶上来,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看到他们,又唤起了我学生是带的激情,加紧步伐,紧随其后,他们走走停停,我们也走走停停,一次一次的超过他们,他们又超过我们。沿途并不觉得风景秀美,倒是奇险两个字比较凸现。怪石嶙峋,陡峭突兀,好像狮子探头,又好像神龙摆尾。只管把着扶手向上登,不敢再回头张望,诚恐自己不小心,一失足成千古恨阿!

一路上大家由陌生变得熟悉,我们跟一个大姐结伴而行,她告诉我们要虔诚的去拜一拜泰山奶奶,还有三官庙,我们也真诚的买了两柱香,拿着向泰山奶奶和三官庙前进了。一路上看见有很多人拿着石头上面写着泰山石敢当,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身旁的大姐告诉我们:是一个很早以前有一个叫石敢当的男人,生长在泰山上,很喜欢做好事,所以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为了纪念他,就流传下来了他的名字。当然,这些也是无从考证了。拜过了两座庙宇之后,大家已经都很累了,为了实现登到800的目标,大家都坚持着。眼见前面就是中天门了,回头看一下,已经是很有成就感了,虽然还没有能够博览群蜂,也能够感觉到云雾缭绕的气息了。“看我们谁先登到中天门!”有人提出了这个小小的比赛,看来是有人想当第一了,已经加快了脚步,我没有理会什么,只是告诉自己,慢慢登,不要停下来,果然加快脚步的走了没多久就停了下来,我还是一步一步地走,没过多久先起步的人已经落在我下面5、6米了。虽然刚才还看着中天门很高,很快就在我们的脚下了。开展登山活动的学生们也慢慢的聚集到了中天门,看见了他们,一下子联想起了小学时夏令营的情景了。

问了一下餐馆的老板,中天门已经有海拔842米了。在中天门吃了简单的午饭(牛肉面),又逗留了一会儿,照了些照片,一直听说山上很冷,想在中天门就租大衣,但是已经很疲惫了,想一想可能自己还没有力气再背一个大衣上去了,身上的包恨不得都把它摔掉呢。已经跟那个大姐走散了,所以我们自己继续前进,还能记起,课本上曾写着紧十八盘和缓十八盘,总感觉自己走的就是十八盘,可惜都不是,呵呵。山路越来越陡,脚步越来越沉重,心情却是越来越舒畅,隐约可以看到积雪了,也有人挑着东西上山了,衣服不是幻想中的那种粗麻布坎肩,但沉重而缓慢的步伐却跟书上写的没什么两样。他们挑的多数都是到山上去卖的小食品和日常用品,捆绑的参差不齐,扁担一颤一颤的。他们大多数都是40来岁,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苍老的多,肩膀明显已经给扁担压出了一条深深的印记。虽然步伐缓慢,但他们都不怎么停下来休息,而是慢慢的走。这时,连个老外从我身边擦肩而过,他们走的是蛇形路线,看上去步伐矫健,挺轻松的(虽然背上背着不小的行李包)。旁边开始有人议论,这老外登山还挺奇怪的,绕来绕去的走。这样比较轻松,而且走得会更快,有人这样说着。我没有理会,反正都是要把自己的体重升高同样的高度,消耗的能量应该都差不多吧,很多时候可能都是心理作用。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云步桥。现在的云步桥已是石桥,最初的时候只是一座木桥,丙子年间爆发山洪,在此设了一座木桥,伴随着历史的进步,在这里形成了一座石桥,站在桥上就可以俯瞰云雾了,因此取名云步桥。

过了云步桥便来到了五松亭,据说是哪朝的皇帝登泰山遇雨,在这五棵松树下面避雨,后为表感激,便封这五棵松树为大夫,大夫是当时最大的官衔了。现在看着五棵松树还真是蛮健壮的。

或许只故着登山,好像错过了沿途几个景点,没多久我们已经来到了升仙坊,看看脚下,不知所以,我们已经走过十八盘了。不是说十八盘么,怎么没有什么曲折的路呢?大家都在奇怪,很了解典故的人告诉我们,其实不是“盘”而是“盼”,乾隆皇帝来登泰山,走不动了,找了些轿夫抬他,轿夫在这条路上停了十八次,所以取名十八盼,十八盘是人们为了形容山路的陡峭,而故将盼写作盘。眼看前面就是南天门了,时间才刚刚下午三点多,于是大家都不着急了,晚上赶到山顶是肯定没有问题了。虽然放慢了脚步,却觉得越走越轻松了,或许是因为目标就在眼前了吧。

很快大家就来到了南天门,都很累了,看看玉皇顶和日观峰也没多远了,就在南天门找了家旅馆住下了。略为在宾馆停留了一会儿,还是那耐不住急切的心情,拿着相机柱着拐杖去玉皇顶寻找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由于是下午,天气又很晴朗,没有云雾的遮盖,可以清楚地俯瞰群山。难怪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了。还有李白在送范山人归泰山中所写的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此刻虽不能够攀日,却也觉得于天近了好多。登上瞻鲁台,鸟瞰一下齐鲁大地,虽不见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那种心境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左右。绕过瞻鲁台,来到了爱身崖,原来这里古时候经常有孝子为了给父母老人祈福,从这里跳崖,以示真心,来感动天地。后人为警戒孝子爱惜自己的身体,改名为爱身崖(不好意思,原来叫什么名字我不记得了)。观看了很多风景后,大家饥饿难耐,都跑去吃饭了,错过了夕阳,只好回到旅店安静的等待着清晨的日出了。

夜晚悄然而过,清晨六点,闹钟将熟睡的客人们叫醒。简单收拾了一下,虽然天还没有放亮,依然匆匆的沿着天街向日观峰走去。路上遇到两个从中天门登上来的,看了他们总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不过或许也无法体会他们半夜登山的趣味吧。六点二十二分,我们来到了日观峰,天刚刚放亮,可以清晰地看到启明星,还有漂浮的云海,天边还是一线白。听山上拍照的人说,这是罕见的云海日出,今年才第二次,他们都兴奋得不得了。此时我们的心情更加兴奋了,原来仰望漂浮在天空中的白云,现在变成了奔跑在丛林中的狮子、老虎,时而快速的奔跑,时而嬉戏打闹,千奇百怪的浮云看得我兴奋不已。一会儿,天边开始慢慢的泛红,七点二十二分,太阳慢慢露出了头,大家争先的拍照,真是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太浪漫了,不能不让我岔开话题,一对情侣站在天边的凸石上,在日出的那一刻,男孩拿出了准备已久的戒指,单腿跪下向女子求婚,女子惊讶的流出了热泪,两个人相拥在天地交接,日出东方的那一刻。说不出自己是嫉妒还是羡慕,只觉得此刻的日出更加的美丽了。

下山时我们不断地跟登山的人说,我们看到了云海日出,很美,并不断的为他们表示遗憾,也希望他们能够看到同样美丽的日出。

注:以上都是亲身经历,但其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爽,比如我们拿了一个不怎么好的相机,很费电池,山上卖的电池很贵,而且质量不好,一会儿就没电,结果光电池就花了我们进两百块。还有在山顶有人给我们照了相,收了我们35块,还没洗,害得我们吃饭都没有什么钱了,如此狼狈,虽然如此,也算是美好的回忆吧!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d9b6e1010007lf29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