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山之行—— |
[游记]泰山之行—— |
2007-07-21 sina.com.cn |
泰山,没有黄山的秀丽,没有华山的险峻,也没有庐山的清秀。但是,它有着一种磅礴的霸气。一种“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的王者之气。 泰山对我最为向往的,就是经石峪。有人说,100个人到泰山,99个不会去经石峪。的确,经石峪位置比较偏僻,过斗母宫,有一小径斜向东北,便是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如此偏僻的景色,确是泰山三宝之一。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 每次来泰山,我都会去经石峪。夹岸桃李,蔚然深秀。穿过树林,走上石桥,我们仿佛听到了春秋时期于伯牙当年弹奏的优美琴声从远处随雾飘来,这就是“高山流水亭”了。高山流水亭,是于伯牙弹琴的地方。 然后,拾级而上,有石坪数亩,上刻金刚经,字大如斗,字体介于隶楷之间,笔锋纵横波澜,苍劲有力,被誉为“榜书之宗”。这便是享有盛名的经石峪。 石坪后依峭壁,壁上刻有“暴经石”三个大字。凡是到过经石峪的人都知道,经石峪是个深藏不露的地方,往往近在咫尺,都难以看到它的真面目。 相传,西游记师徒四人曾经把取来的金刚经一页一页拆开,放在石坪上晾晒,结果等经文晒干收取时,发现经文早已入石三分了。从此,人们便把这里取名“经石峪”,把唐僧师徒晒经的石坪称为“曝经石”。 怀着久别重逢的热望,想再去抚摸那千年的古痕。花岗岩河床上,金刚经就刻在上面。那字笔笔有力,雄浑洒脱。有人说经石峪的年代是北齐,也有人说是唐。因为所有经文“世字下无横”大约以此断为避李世民之讳。这小小的猜疑,也能为经石峪增添一份神秘吧。 如果能够听着潺潺的溪水,品着《红楼梦》里的才子佳人们喝过的“泰山女儿茶”,我想一定会有出尘之感,恍如天人了。可惜的是,河床干枯,没有了水,泰山也缺少了一些灵气。 由于人很少,景致就多了几分幽静,少了几分喧嚣。满目是那静静沉睡了千年的石刻,见证着泰山的荣枯。 和多年前一样,经石峪仍然静默着,青山依旧,细水长流,只是年代久远的石经已经给高山流水冲刷得斑斑驳驳,模糊不清。而这第一大字的鼻祖,依然给我清晰的印象,这里,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感受到世间的沧桑。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479d50f010006g61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