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山游记 |
[游记]泰山游记 |
2007-07-28 live.com |
泰山游记 一 一直没时间去感受东岳的气势磅礴,感受“一览众山小”的绝顶。说没去过泰山,有时连我自己都觉得汗颜。调到泰安工作20个月之后,终于联系到一位朋友,登上了五岳之尊。 二 出发前一天。 朋友是位导游,现在也没弄明白她到底应该算“小导”还是“老导”。朋友问我:“从哪开始登山?”我说不清楚,听她安排吧!她说:“那从中天门好了。”接着我问:“怎么过去,有公交车吗,要不打的去?”她晕倒了,不知道吐了没有,问道:“哪个出租车司机敢拉你上中天门?”泰山前两天下了暴雨,天凉一点,带了件长袖衫。7月21日早,跟朋友约好按时出发了。9点30分,到达天外村后,乘泰山管理区的中巴前往中天门。这段道路极为崎岖、狭窄、起伏,双行道,经常有180度弯和直角弯。中巴的司机技术确是一流,半个小时在迂回曲折的山路上超速狂奔。一直没机会欣赏身边的风景,因为生怕被甩出去,牢牢抓住扶手,看着前方道路,无暇顾及其它。最近正在玩“跑跑卡丁车”,老觉得这条路作为“L2驾照”考试的赛道难度很合适,适合大幅度漂移。 三 中天门。 10点08分到达中天门,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征程。所谓“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看来就体现在这了。刚下车还是比较兴奋,脚终于踩在了泰山。路边一些卖旅游用品的小店,价格不菲。一直比较纳闷泰山挑夫的费用是多少?不知是不是按重量计算。挑夫将所需物品徒步挑至山上,确实不易,好像脊背全部已被压弯,肤色黝黑。行至云步桥,(位于“斩云剑”北侧,是跨中溪而建的一座单孔拱形石桥。桥畔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宛在天际,故名“云步桥”。)桥侧飞瀑横流,山水潺潺。经过望人松,(松高8米,冠幅巨大。有一长枝下垂,伸向盘路,犹如含情脉脉的少女,挥动手臂向游人致意,表示欢迎,故又名“迎客松”,)看上去颇像黄山的迎客松。不是十分遗憾的是,一根木质电线杆挺立在望人松的旁边,大煞风景。建议泰山管理者将此路线改道,或采取其它方式,不要打扰了游客的心情。路旁一处石刻图画,朋友说有个故事。我看了一下,像只抽象的狐狸。实际上是嫦娥姐姐的一根簪子,当然也像那只玉兔。说是嫦娥姐姐有一次游泰山的时候,不小心掉于此。其实,整个造型是个“如”字,意为“万事如意”。路上遇到一个烟台的“小导”,一个小胖子,他本可以乘索道到南天门的,以那一身肉徒步登山确实不易,挺敬业的。 四 十八盘。 开始艰苦旅程之前,在路边小店休息了一会,有黄瓜、西红柿、西瓜以及一些饮料,选择吃了块西瓜,不甜。一个小姑娘在剥土豆,朋友问土豆怎么卖的,她笑了笑:“不卖,我们自己吃。”呵呵。。我也觉得土豆不能解渴,而且很不喜欢吃土豆丝。到达十八盘起点,看了看介绍:0.8公里,1600余台阶。朋友说:十八盘其实是十八“盼”,说乾隆登山,盼了十八次才到南天门。估计乾隆被人抬着登山,闷得慌,所以盼了十八次;如果是徒步登的话,不知道得盼几次。(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举目望去,看到南天门,崎岖蜿蜒,腿有点哆嗦了。没办法,行至于此,只能拾级而上。两侧,柏树、松树等,郁郁葱葱,大片林木覆盖在这崇山峻岭之上,守护着每一寸石土。接下来就是埋头前进,身心俱疲,一个字――“相当的累”!行至升仙坊时,发现一个小姑娘,大约五、六岁的样子,干劲十足,用拐杖拉着爸爸,坚实的迈着一步一步。小嘴里嘟囔着:“我厉害,我真厉害!”我当时只能扶着路旁的栏杆一步步往上挪了,看来是老了!升仙坊旁边有一座敬香处,好像供奉的是泰山奶奶,不过小了点,香火不是很旺。升仙之后,南天门就越来越清晰了。这最后一段路程,倒觉得没那么费劲了,可能已经过了疲劳期,也可能是胜利就在前方,步伐轻快了许多。 五 南天门。 (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元中统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张志纯创建。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门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南天门整体还是比较宏伟的,尤其是处在十八盘的尽头,确实不易。不过发现南天门上方有个“摩空阁”,不知何用,从哪上也没注意,下次登山再仔细了解一下。过了南天门,一群老外在那边指指点点的,不知道看什么。我过去瞧了瞧,啥也没有,晕菜了~~ 六 天街。 (西起南天门,东止碧霞祠全长0.6公里。是一条神韵天成的天上街市,路面宽阔、平坦,依岩而建的仿古店铺流光溢彩。)天街的名字很不错,一条繁华的人来人往的街,在泰山极顶。店门多少都有些古风,不过看看内部装修就回到现代了,跟一般的路边小店无异。找了家据朋友说还不错的店,吃午饭。时间已至下午1点。看了看菜单,果然名副其实——天街的东西就得天价,赶上星级酒店的价格了!由于路上都吃了些,就简单吃了碗面了事。从中天门开始,路旁的摩崖石刻便随处可见。在从天街前往玉皇顶的途中,应该是摩崖石刻比较密集的区域。邓颖超80岁时登山,留字“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此外,分别有彭真、乔石、李鹏等现代题词。但是,最有兴趣的是处于光绪年间所书“五岳之尊”下方的一处石刻。朋友已经忘了上面刻的什么了。看了半天,也没研究出来。那是一种道家的古老字体,字中有字,每个字颇像一幅画。后来得知,上面横向四个小字为:“仙子流芳”,下面竖向四个大字为:“莺歌燕舞”。尽管比较难认,但是这几个字确有古风,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七 碧霞祠。 (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祠宇,它是一组高山建筑的杰作。)碧霞元君——泰山奶奶,一个泰安人、山东人比较信奉的神灵,自古守护着齐鲁大地的百姓。在碧霞祠对面下方,是一个硕大的香炉,也是众多拜神求福的善男信女们必须要敬香的地方。碧霞祠正门还是比较大气、恢弘的,我一直比较喜欢古建筑,喜欢古建筑的雕饰,色彩、图案,中国古文化的沉淀。进入大门,左右各有一个古式香炉。其中,左侧的为千斤鼎,右侧的为万岁炉,炉身一行竖向小字:“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中间是香亭,不知何用,以后再研究。站在正殿之外,善男信女们在虔诚的朝拜。祈福,祈求泰山奶奶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其中,有位老人十分的虔诚,时间很长。不知有多少苦难,等待着碧霞元君施以援手,普度众生。 八 唐摩崖。 离开碧霞祠,继续前行,至唐摩崖。(在玉皇顶盘路东侧,大观峰削崖为碑布满了历代题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俗称“唐摩崖”。摩崖高13.3米,宽5.5米,全文1000字,书体为唐隶。文章典雅,书法遒劲,颇具盛唐风格。)唐摩崖应该是许多人登泰山所求之乐趣,这些摩崖石刻,都是积淀了中国文化的极品。(大观峰和云峰上遍布题刻,唐刘仁愿、宋赵明诚、元徐世隆、明朱衡、清阮元及施闰章等历代名流题刻历历在目。 “置身霄汉”、“青碧丹崖”“天日苍茫”、“呼吸宇宙”等大字与《纪泰山铭》互为辉映,令人叹为观止。)拿起相机,照了个全景。然后,分别细照,带回之后慢慢欣赏,呵呵。。 九 玉皇顶。 经过“五岳独尊”时,留了影作为纪念。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敬香处香火很旺,立有标明泰山海拔的石碑(1545米)。记得在嘉峪关的时候,那里的0米的绝对海拔是1600多米,比玉皇顶高100余米。香炉周围挂满了铜锁,很是壮观,代表了众多百姓的美好愿望,但愿他们都能实现,得到自己想要的。 十 索道。 出了南天门,乘索道,我可不想再来一遍十八盘。想起朋友的样子,现在都觉得挺好玩的,不敢抬头,不敢睁开眼睛,反正挺怕的,呵呵。。没研究过索道的安全系数,出问题的几率是多大,应该比飞机出问题的几率要小很多吧。到达中天门,中巴的司机又开始了狂飙。。。 |
转自:http://caesar2062.spaces.live.com/Blog/cns!592794431DDACE6F!556.entry3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