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一泰山之行(天烛峰游记) |
[游记]五一泰山之行(天烛峰游记) |
2007-07-29 blogcn.com |
五一泰山之行(天烛峰游记) Song by GARNET CROW《籟来也》 前奏 所有的精彩,开始于我们到达泰安市当天---4月28日的正午。 从泰安市区前往天烛峰山脚的游2路公交车最终也没能够开到终点站,车上乘客极少,而且除了我和室友之外全都是附近的村民,清静如斯,这也是我们选择这条路线的主要原因。虽然下车的地点离起点很远,然而我们还是耐心地一边问路一边向天烛峰山脚进发。清晨的小雨早已散去,路旁没有任何水的印记,天空中留下了厚厚的云层,远方那些突兀的群峰越来越清晰地在我们的眼中舒展开来。人影疏落,坡度平缓,道路两旁是大片的农田,遍植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另有大量奶牛在农舍前憩息,山风旷朗,虽然日光射人,也不觉炎热。山下的民风相对来的淳朴,五一节前,游人稀少,而且天烛峰路线本是当地人所偏好,外地游客一般都取道经典的红门路线,所以这条路视野之内店铺门庭冷落。我们的午饭就是在进山大门旁的一顿农家餐,店面简朴,价格略微偏高,然而炒鸡、山药和清淡的白菜豆腐都别有一番风味。窗外是叶子极像毛竹的植物,山下的堆积了大块的岩石,石中也隐有绿色在摇曳。 起点至望天门 下午两点整,是拾级而上的时间,起初从山下向上延伸的石阶是水泥砌成的,石阶两旁是低矮的山坡,黄土是普遍的,树苗也十分幼嫩,满眼望去是苍凉的颜色,如同北京初春的色彩。道路在一段时间后右转,瞬间映射在我们眼前的是层峦叠嶂的画卷,右下方如同纯净的璞玉,是天烛峰水库,水库的一边有老人悠闲地垂钓,巨石和绿树构成了右前方的山谷,而在两旁山岭之后是雾中的高峰。继续向前,石桥底的水已经干涸,走过之后爬上山坡就是景区介绍的牌坊,回身遥望,莫名地发现自己已经在相当的高处。由此向上是一条直路,漫长的石阶使我们第一次有了疲倦的感觉,过了一座茶坊,我们脚下的路变成了盘山的石板路,逶迤着向前曲折延伸,头顶极为茂盛的松柏以致使我们并未察觉天色正一点点地阴暗下来。在石阶向山中深入的过程之中,右侧的树林逐渐被陡峭的岩壁所取代,而左侧逐渐形成谷地,谷地一侧的山群显得更为伟岸,山脊之上的林间空地更有从上至下青黑色仿佛飞转而下的刻痕,那是生长在瀑布路径上的苔藓,只不过在枯水季节显露了出来。水声渐重,当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座巨大的钢索斜拉桥的时候,我们左下方分明是由山中的溪流汇聚而成的小水潭,在此看到活水,我们自然欣喜不已,下到谷底,却失望地发现潭水有些偏绿,是蚊子的故乡。显然,攀爬谷地的对侧的石壁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难事,这时,道路已经在山谷另一边的山脉延伸了。 但是重新回到主线的我们却发现有些大事不妙,此时的天空已经十分的阴沉,隐隐感觉手臂上有水珠微凉的触感,正当我们担心是否会有一场山雨之际,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种种预兆让我们加快脚步奋力向上爬,方向不断回转,在一段冗长的台阶中段,我们喘着气坐下,然而此时雷声越来越近,弄的我们如坐针毡,而山风也开始肆虐的时候,掐断了我企图使用旅行包中的雨伞支撑的最后一丝可能性。此时早已别无选择,几番挣扎,当眼前的闪电的频率接近10秒一次的时候,我们的眼前终于出现一座关卡一般高大的建筑,中间是圆洞形状的门,平台上面是四角飞檐的古屋,这便是望天门。还犹豫什么呢,当然是避雨了。屋中有一位环卫工人,春夏秋三季都居住于此,冬季由于气温过低而下到山下。屋中设施简陋,然而各种生活用品齐备,谈话之后我们得知这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老人一个人一点点地挑上来的,我们步行尚且如此,何况是一老者负重攀登,这又是何等的艰难!此时屋外雷声大作,天空黑暗得如同无星之夜,风仿佛脱缰的猛兽疯狂地撞击着房屋的各个部位。此处原来有电,然而电线杆因为经常被雷击,损坏多了也就不修了,晚上没有电,老人也已然习惯了蜡烛的生活吧。我并没有问老者居于此有多少个年头,也更不知道他在这里到底经历了多少场这样的雷暴雨,而像山风呼啸、雷声轰鸣、雨声大作、烛光昏暗的夜晚,老人又是如何度过的,一切无从得知,然而无需再问,老人刀刻一般的面庞和一口爽朗的山东方言已经明确地解答了我的疑虑与担忧。 雨后的天空翻滚着云层,空气清新极了,此时的山风仍然很大,而且非常的冷,裹着背来的棉衣,背对着雾霭之中迷蒙的大小天烛峰,张开双手立在高处,脚下立起的砖石上红色的“泰山”两字不经意间悄悄地证明了我们的方位。 Song from Mabinogi 艰难的间奏 直到离开望天门许久了回过头去依旧能从层叠的枝杈的缝隙中瞥见它的掠影,由于在望天门躲雨和摄影耽搁了挺久,时间已经过了4点一刻,唯恐天黑所以我们就开始加紧赶路了。山雨初停,空气分外清新,树丛中大量游离的氧离子让人感觉心旷神怡,之前的疲劳也似乎减轻了几分。接下来的一段路中下坡开始平凡出现,下降的感觉的确很爽,然而当每一次下降以后再度爬坡久了就感觉特别的累。爬山的里程已到一半,景物也越发多姿多彩。树的颜色由墨绿转变为嫩绿,充满了生机,谷地的山石丛中还盛开着浅黄和蓝色的野花,摇曳多姿,沿着石阶上至一个小的平台,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棵苍遒的枯树,没有一片树叶。相比一路上来的苍松翠柏,盘根错节之下,枯树显得更有强劲的张力,枯树之后有一座古亭,绕过之后道路再次转弯,基本向相反方向直走,我们和路旁的松树一起下降,进入山后,眼前出现的景致令人难以忘却:绿树向两边分开,融入山的尽头,一株极其可爱的桃树在灰白的花岗岩之上安静地直立着,粉红色的花瓣洒落了一地,山谷里安静极了,只有流水的声响,几只飞鸟掠过头顶消失在天际。这是一种神圣的状态,也是难得一见的景致,我们在树前驻足良久,然而还是不得不加速离去。 之后的旅程就变得越来越艰难,下坡的路段没有了,就连每次上坡之后用来恢复体力的平路也几乎不复存在,石阶越发整齐,而且开始呈现出“之”字型的走向,狭窄了视野,在百转千回之后,登上最高的石阶之时,却发现眼前是一段更夸张的盘旋而上的曲径,刹那间就差点崩溃了。背包开始变沉,而这一路上除了近距离观赏早已露面的大小天烛峰之外并无太引人驻足的景色(估计都审美疲劳了),只是在第二次停下休整之处遇见了好几个结伴登山的学生,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人类了,此时感觉非常亲切和新鲜。过了大小天烛峰再向上,就是后石坞风景游览区,也就是我们原定计划之中乘坐索道直达玉皇顶的地点。游览区的一张景点地图前我们思考了好一阵子,后石坞的景点很多(后来知道其实不多),但需要向上攀爬本次登山最陡的路线,最终决定先向上爬之后再设法乘坐索道(其实即使是此时直接乘坐索道也来不及了,索道最迟5点就关门),去元君庙的路是第一段,0.23km看似不长,然而是544级险峻的台阶,我们边数边走,每上100级休息一下,最后连腰都直不起来了,到了元君庙一看,就一破庙,除了两条狼狗一座佛像以外啥都没有,而且我们发现好像没有路返回去乘索道了,于是硬着头皮向上爬吧。然后是姊妹松,路牌向东一指,0.55km,我差点就晕过去,幸好路线虽长但不如刚才的陡峭,然而一路上的台阶就像车轮一样磨光了我们的体力,爬了许久,终于支撑不住一屁股坐下。此时已过了6点,我们已经接近山顶,并且可以和玉皇顶平视;云早早散去,夕阳的余晖透过树梢将我们的脸庞辉映成一片金黄,风很急很大,我们俩几乎是全身冰凉,来到姊妹松前正想看个究竟,忽见大门已锁,拒人于千里,那么最后的路径,只剩下那行小字:玉皇顶 1.4km。 Song from RO《The Great》 日落与日出 绝望也好,疲倦也罢,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体力早已耗尽,现在全部都是在靠意志力支撑,爬完最后一段盘旋而上的山路,坡度又平缓下来,而我们也已经确信我们到达了山顶,此时是丁字形路口,左方是通往玉皇顶的道路,右侧远处则是一片高耸的峭壁群,直通东尧观顶,我犹豫了一下,但室友却瞬间从我眼前消失,几十秒之后就出现在峭壁群上方,我又怎能落后?迈开双腿,就像几个小时之前在山脚下那样跑了起来,蹲着从极小的缝隙穿过,沿着环绕岩壁的石阶向上狂奔,而我的左手旁是万丈深渊,放眼望去更是一片苍茫,夕阳点亮了脚下的每一座山峰,勾勒出它们倔强而狂野高傲的轮廓,那深沉的狂放的寂落的自由的所有元素在刹那间融为一体,构成这张图最为震撼人心的基调。东尧观顶上杂草横生,怪石嶙峋,晚风如刀割一般划过单薄的身躯,但一切都阻挡不了难以言表的激动之情。终于,我登上了那块太极图案的大理石平台,在这里,历史上曾经登上过泰山的72位皇帝一生或叱咤风云执手遮天,或昏庸无道遗臭万年,然而当他们在这里举目四望眺望四方那无边无际广袤无垠的苍茫大地之时的心情应该与我此时此刻的感受没有丝毫的差别。已经没有任何语言能够描述这一种精神状态,当我站在东尧观顶的最东端,用尽所有残存的力气向着云海向着山谷向着丛林向着远处视野所及范围之外的一切发出郁积在心底太久的那一声狂放不羁的怒吼的时候,当太极台上高举双手做出V字形手势的那一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流遍了全身,我想,即使在许多年之后,当回忆起这次旅行的点点滴滴,这一时刻代表的永恒将依旧能够被清晰地记起。 之后,落日西沉,消失在云层的背后,夜幕降临,玉皇顶的灯光如同星星点点的渔火召唤着流浪的人,虽然在西尧观顶没有能够看到想看的黄河的影子,然而我们还是满足地结束了一天的攀登,超越了体能,做到了所有从未想到过能做的事情。夜色低沉,苍穹与我们是如此接近,抬起头,那满天繁星比在地平线上的任何一处任何时刻的观测都要来得清晰,这一夜很冷,而全身的劳累与满足也终于能够使我在极差的环境中沉沉睡去。 第二天被叫醒的时间是清晨的4点50分,房间隔音效果很差,只听见走廊上一群人高喊着“日出”以及一切和日出有关的词汇涌了出去,穿上最厚的衣服,我们带上相机顶着刺骨的寒风跟随着大部队来到日观峰,天空与想象的一样是鱼肚白的形状,太阳还是羞赧地藏在云层之下,云层呈现出的是红色橙色与紫色混合而成的奇异色彩,此时山顶上全是人,各种表情各种动作但无一例外都盯着太阳将要升起的方向,不知道默默地站着等待了多久,忽然听到一声“日出了”的叫喊,定睛望去,太阳正一点一点地从云层之中冒了出来,曦微的光芒染红了云彩,因为以前看过太多的描写日出壮丽景色的文字,今天亲眼所见加之身旁全都挤满了要拍照的和招徕生意的人,那种第一次目睹日出奇观的激动之情削减了大半,此处也不准备再作详细的描述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太阳整个冒了出来,然后又躲进了上方的云层,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刻。就这样,本次旅行最为重要和所谓吸引人的一环落下了帷幕。 Song from Mabinogi 尾声 接下来的所有行程都如同原先计划那样进行。由于前一天最后的登顶方式在计划之外,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加之整晚极差的住宿条件,影响了体力的恢复,我们第二天早晨意识是清醒的,但是已经没有太多的力气,原来曾经痴想过的先取道南天门步行向下路经十八盘至中天门再坐索道回到南天门的疯狂计划最终没有能够执行。在玉皇顶下那记载着历代帝王或者知名人士笔墨的巨大石壁群下留影完毕之后,犹豫了一下,我们最后还是没有前往孔庙,蜻蜓点水地走过了碧霞祠,来到天街,又顺道去敲了挂满许愿丝带的浑厚的佛钟,远望十八盘以及更远处的中天门的石阶上向上艰难蠕动的旅行者,我也能够舒展心情地会心一笑,因为,这样的道路,我也已经走过。天街上遍布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更有各种导游向游客们讲解那些大大小小的文物古迹的历史渊源以及含义,因为有了海南之行的前车之鉴,此时我深深地感到庆幸,庆幸我们最终凭着自己选择了寂静选择了荒凉,选择了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摒弃了繁华和琐碎,大多数的游客都是走马观花,一闪而过,生命也不过如此,与其约束地禁锢在所谓人文景观这些表象的东西之上,我真正地觉得我们忽略了我们生命形态以及由来的最终途径,而这一次,我终于用自己的双腿去寻访最接近本源的那一条道路,用年轻的身躯承载着来自大海的问候向同样苍老的代表时间的山脉和大地进行了一次恭敬的巡礼。 从山顶的索道向下来到桃花源,再由桃花源坐车至桃花峪,是本次泰山之行主体的最后一段旅程。再一次乘坐索道的感觉很好,全长2196米的索道跨度极大,从山顶直至山腰。我们坐在缆车中向下望去,那是苍翠的山峦;向后回望,阳光下的玉皇顶转瞬间离我们十分遥远,同样的高度不同的方式,前一天还在向上艰苦攀登的我们在十余个小时之后就以现代的方式轻松地离开了我们的目的地,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和犹豫。风和日丽,天气奇佳,我们坐游览车飞快地环绕着泰山的盘山公路向下疾驰而去,桃花源的桃花都已凋零殆尽,然后当看到那些熟悉的景致------茂密的绿树、巍峨的山岭以及溪谷地大块大块的灰白花岗岩的时候,山风舒展地越过车窗吹了进来,回放起了我们昨日攀登的一幕幕,最后也终于和我们的微笑一起,消失在那急弯的尽头。 补记: 离开泰山之后,我们回到了泰安市区,并买好了当日下午2点50分返回北京的大巴车票。天气开始变热,我们用剩下的几个小时的时间大致游览了泰安市区。这座城市应该很大,而且郊区到城区的一段依托泰山旅游商业发展极快,规划相当出彩,最重要的是泰安城市内部与本身著名旅游景点融合得非常舒服,这点是许多想依托旅游业发展的城市值得借鉴的地方,然而这座城市的老城区很弱,规划也不好,服务业非常之差,这也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致命伤。最后的两个小时我们先游览了岱庙,这座占地9.6万平方米的庙宇无愧其尊容以及气魄,不像普通的庙宇遍及膜拜的人群,内里所有景物都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气息,非常的安静,似乎可以看到时间与岁月的印痕。一位漂亮的MM导游为我们讲解某些景观的渊源,最后分别时还说原以为我是韩国人,我室友是翻译,这是一段饶有兴致的插曲。离别之前,我们来到红门,分别踏上了登山的第一级台阶,望着这条最为经典的攀登路线,我站立良久,身边游人如织,然于己如若无人。悄悄地转过身去,没有被人注意,我用背影记住了这座山和象征它的这条无比坚实的道路,如果以后会再来。 (仅以此文纪念此次旅行所有的一切,感谢室友(老大)——刘博的一路引导和照顾) 结语.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门。 loading... |
转自:http://www.blogcn.com/user18/memorize/blog/32866722.html6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