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糊游.泰山—雄峙天东 |
[游记]糊游.泰山—雄峙天东 |
2007-09-10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原创.糊糊游记]糊游.泰山--雄峙天东 [原创.糊糊游记]糊游.泰山--雄峙天东 笑熬浆糊--拎壶冲 2007.9.9 济南 昨天到济南的时候,当地政府就给我们安排了泰山的行程,使得我有机会到这“五岳之尊”的泰山糊游了一回。 在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重如泰山”、“稳如泰山”、“泰山压顶”,这些常用的词汇就来自泰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见泰山之威。其实,泰山并不高,我登上岱顶,上面的一块石碑上赫然写着:最高处1545米。但是泰山却尊为五岳之首,她的魅力又在哪里呢?如果不去泰山,不亲自领略泰山带来的美感,是无法领会前人对泰山倍加推崇的含意。 “五岳之尊”的泰山,在五岳中仅高于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论自然高度,并不为五岳之长,但是,正是这座在五岳中并非最高的山,却被人们称为“五岳独宗”。 它平地突起,雄峙在华北大平原以东。在漫漫的历史中,它的人文景观被人为地神化,又因为道、儒、佛三教的齐聚,泰山,在人们心中的高度不断提升,泰山被不断地推到至尊至贵的境界。
“孔子小天下处”的碣石,临近碧霞祠时,泰山脚下的田园风光,仿佛过滤了凡尘,让人的心境也情朗起来。追寻着先人们的足迹,登上瞻鲁台,鸟瞰山外,鲁国风光一览无余。泰山分阴阳两面,《诗经》上对泰山的描绘:“崧高维岳,峻极于天。”当说的是泰山之阳。而泰山之阴,坡势渐缓,连绵起伏,没有了阳面的壮观。这山前山后之别,似乎隐寓着 “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家哲理。 --不同的历史年代的碑刻。据资料显示,历代刻石存于今者有2500多处。真草隶篆,既有大家手笔,也有石匠之书;既有帝王御笔,也有黔黎之说;既有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龙飞凤舞的粗犷片石,也有龟跌螭首的精雕细磨……真是一座中国书法立体展览馆!其中最古老的刻石为公元前219年的“李斯刻石”,堪称“名山刻石之祖”。 依山崖巨石的自然节理,镌刻着由唐玄宗御书御制的《纪泰山铭》,雄伟高大,为岱顶一大奇观。这些以言景述志为主的石刻,不仅用它所透出的文化信息,昭示出泰山悠久的历史,也使泰山的形象更加丰满。我站在岱顶的大观峰壁面前,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每个来到这里的人,不仅为石刻上的书法、内容叹为观止,更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动,我站了好久好久都舍不得离开。不是有句诗云 “面壁十年图破壁”吗?我想,面对这样的壁,就是二十年也值! 1961年到此看后,仍然判断为汉武帝所立。有的把它比作武则天的无字碑,这碑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以及谜一样的遐想空间。不管它为哪个皇帝所立,也不必考究为什么碑无言,这些无字却会说话的石头,永远在向后人诉说着说不尽的历史和文化。 20多米高、9米宽的石崖上,在山下都清晰可见。封禅后来演绎成拜山和庙会,我没有运气看到这些祭祀活动,但是能看到这些石刻和古人封禅、今人祭祀的碧霞祠以及碑刻也够满足了。
“五岳独尊”的神话。
|
转自:http://linyuhai.blog.163.com/blog/static/3138310200789036234624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