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闻湖头有一处泰山岩,一直无缘拜谒,常以为憾。今日得以成行,了却心愿,心中有一股莫名的兴奋。 泰山岩位于湖头镇西南隅的翠屏山上,俗称大尖山。我们驱车直达翠屏山腰的大山门。山门巍峨大方,共有三个门,一字排开,象征佛教“三解脱”,即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中间的门建成殿堂式,称“三门殿”。站在山门前,纵然你身材高大魁梧,此刻也都显得渺小了。 抬头遥望泰山岩,它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大气而悠然。不时可听到阵阵燃放鞭炮的声音,缕缕轻烟袅袅不绝,心中陡升几分向往和虔敬。 沿小道拾阶而上,虫鸣水涧,清幽气息扑面而来,两旁老藤枯枝缠绕,犹如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踏过一道清洌山泉,一座六角亭映入眼帘,这就是枫雪亭,供来泰山岩朝圣旅游之烟霞客人休息用的。亭中小憩,湖头美景尽收眼底。“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红叶尽诗才。”亭柱上的这副对联,更是让人意趣风发,深深地感受到禅林净土的空灵。 时值泰山岩重新修建,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兴致。只见小山门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它连接着泰山岩广场和下山的小路。在它们的虚隔、围合之下,泰山岩给人一种山重水复、别有洞天的感觉,令人赏心悦目。 泰山岩殿宇建筑在东西中轴线上,依次有前殿、中殿和后殿。前殿和中殿的修建已就绪,后殿和其他景点也即将完工。 推开前殿沉重的木门,只见四大金刚(即四大天王)位列两侧,殿中供有弥勒佛像。左侧有钟楼,右边是鼓楼。殿前的大埕中,有一个四方形的放生池。池里的长寿龟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爬游着,不时探出头来向你打招呼。在埕中建池,这在省内的庙宇中,是独一无二的。气者,乘风而散,界水则止。风水池既丰富景观内容,又达到聚气效果。 大埕后面就是中殿,也称祖师殿。殿中间供有显应祖师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伽蓝等神象。上一柱清香,看那香烟袅袅,听那祖师爷好义乐施、曝风求雨的美谈。纵虽时光流逝,但留下的是百姓的无限缅怀。 更为有趣的是有一尊面容慈祥的守护神,人们称之为“拍蚊爷”。向导说因有了“拍蚊爷”,此山见不到一只蚊子。我们这才想起一路走来,还果真如此,倍觉神奇。 后殿尚未竣工,但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后殿也叫七佛殿,殿内供有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还奉祀“四大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和地藏菩萨。据说香火鼎盛时期泰殿上空,香火烟云凝聚随风飘柔,象浮云绕殿,这就是湖头“十大景观”之一的“七佛春云”。 整个泰山岩建筑,依山就势,层叠而建,前低后高,移步换景。寺庙主体建筑背靠高山,左右各有一座山头,是为左青龙、右白虎,并且左山高于右山,暗合青龙昂首、白虎低头。寺庙大门外建有照壁,既可阻挡北面来的寒风,又可以聚气挡煞。寺庙主体建筑西北部依次有香火铺、侧门、小门,其间以围墙连接,连绵有序,形成一个围合的序列空间,藏风聚气,主次分明。 离殿之前,向导引我们登上了钟楼。重檐六角攒顶式木结构建筑,楼梯也是木制的,踏上去咚咚作响,重达1吨的大钟垂挂中央。我们轮流敲响了大钟。顿时,那雄浑激越、深沉清远的钟声,不绝于耳,余韵无穷。“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寺院不仅把钟鼓作为实施佛教礼仪的重要法器,还在钟鼓声中注入了深沉的佛教教义。 泰山岩,清灯古佛,那份重建后的光彩,岩山相依的灵秀,让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心洁如水,心平如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