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山游记暨照片三两张 |
[游记]泰山游记暨照片三两张 |
2007-10-30 bosee.cn |
国庆节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到向往已久的泰山旅游,随行的还有奶奶和哥哥们,我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10月2日早,我们来到了泰山的西麓桃花峪,这里因古时桃林满谷而得名。幽静的桃花峪中听不到喧嚣的人语,只闻潺潺的溪声与婉转的鸟鸣,这里水丰草美,花繁树茂。峪中满山草药,遍地是宝。据说最令桃花峪扬名增色的是闻名遐尔的泰山赤鳞鱼,它们出没于石隙水藻之间,身影灵巧轻盈,摇曳多姿。 我们乘座桃花峪索道到达了中天门,走上天街。天街位于岱顶,西起南天门,东到碧霞祠,全长0.6公里,是一条神韵天成的天上街市,路面宽阔、平坦,依岩而建的仿古店铺流光溢彩,这是任何一座名山所无法比拟的。我们漫步天街,飘然若在仙境。天街附近,有“象鼻峰”、“白云洞”、“青云洞”、“孔子崖”“孔子庙”、“北斗台”、“斯碑岩”等景点。我们来泰山之前连续下了一周的雨,今天正好晴天,我们看到了难得一见的云海,导游叔叔跟我们讲,这种景色是十分少见的,我们很有运气。我看着漫天的白云,远处的蓝天与云彩交际处形成一条直线,象海平线一样美丽,我感到心旷神怡,人们纷纷留影拍下这美丽壮观的景象。 不远处我们看到了十八盘,听导游叔叔讲,十八盘原来叫“十八盼”,因为总登不到头,盼了十八次才到达故而得名,后人演变而成“十八盘”,并不是说山路有十八个盘。这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 随后我们到了泰山顶石刻最集中的地方“唐摩崖”,唐摩崖是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刻石。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24行,每行51字,现存1008字。碑文是唐代皇帝李隆基到泰山封禅时亲自撰写的.岱顶还有宋摩崖等,蔚为壮观。我们还到全庙寺敬了香,许了愿,表达了我们的美好心愿。 在玉皇顶的大门下,登封台的北边,我看到了无字碑。碑高5.2米,碑身上段稍细,顶上有复盖,碑色黄白,无有一字。有人说它是无字碑,但也有人说它是石表或石函。对于此碑,古代人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秦始皇立的。对此,也有两种说法。一是因秦始皇的功德之大,难以用文字形容,故无字;一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无人会写字了,故无字。第二种说法是汉武帝刘彻立的,一直没有定论。 最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泰山之巅——玉皇顶。 它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建于泰山极顶,创建于西汉,为泰山地势最高的建筑,由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东西禅房组成。正殿供奉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柴望遗风”。远古帝王多在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庙院中央有极顶石,石上有通石碑,上刻“泰山极顶”和“1545米”字样。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 站在岱顶,我们尽情享受着登顶的快乐,妈妈说,登山的乐趣就在于“征服”,今天我们也将高山踩在了脚下。这次登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回忆,我想以后我还要继续征服一座一座新的山峰,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更加坚强,有毅力! 天公作美,可惜相机不争气,半路屏幕坏掉,只拍了几张,最喜欢云海了。。。。
|
转自:http://club.bosee.cn/club/b.do?method=getbbs&bbsId=678&clubId=842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