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第1页-登泰山犹阅一部中国古代史-旅游全攻略-自助游.

[游记]第1页-登泰山犹阅一部中国古代史-旅游全攻略-自助游.

2007-12-17    lvtou.com

泰山,是中华文明的第一圣山,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中华文明5000年一脉相承,而泰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中华文明史上忽隐忽现,如果把与泰山有关的历史人物、事件串联在一起,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长卷。古代的泰山号称“五岳独尊”,而今天的泰山则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山对广州人既神秘又陌生,最近因为泰山有老虎出没的传闻,一下子激发了很多人对泰山的兴趣。我最近恰逢有机会重游泰山,老虎虽然没有见到,但却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感和你一起分享

南天门位于进入岱顶的垭口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要之势,经过慢十八盘、紧十八盘的艰难攀登后,体力已近极限,然而过了南天门,景色由攀登时的峰回路转,山重水复,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过了南天门意味着已经到了“天界”,泰山之游最激动人心的景致就要到来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古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中国有无数名山大川,论高度,泰山只有1545米,不如华山;论灵秀,泰山不如黄山;论宗教文化,泰山不如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为什么唯有泰山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原因在于封禅文化。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历史上历代皇帝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泰山才逐渐演化成中国的“国山”。

古代帝王讲究自己“受命于天”,封禅是帝王与天的沟通方式,所谓“封”就是在接近天的泰山最高处,用土筑成圆形祭坛祭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前的小山筑成方坛祭地。泰山的封禅最早起于炎黄时代。众所周知,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而泰山则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第一高山。泰山虽然海拔高度不太高,但相对高度却十分大,它犹如一个挺拔的大汉,端坐于华北大平原上。遥想远古洪荒时代,我们的先民生于斯,长于斯,在大平原上仰望巍巍泰山,怎么能不心生敬畏之心!泰山又称岱宗,泰与岱古代通用,都是大的意思,在我们先民的心目中,泰山就是最高大的山。难怪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怀着敬畏之心登泰山

我也是怀着与我们祖先一样的敬畏之心登泰山的。我自己觉得,泰山的魅力不在于它“昂首天外”的险峻山势,而在于山路两边峭壁上古人留下的石刻,它让人恍然置身于时空隧道中,顿发思古之幽情。游泰山从山脚的岱庙开始,经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南天门、天街、直至玉皇顶,拾级而上,两侧石壁上留满了各个朝代的刻石。而且越往山上年代越为久远,让登山的过程就像在阅读一本中国历史。

让我们从最早的说起吧。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封泰山,禅亭亭。”这句话说的是,黄帝在泰山封禅时在山顶祭天,在“亭亭山”祭地。“亭亭”在什么地方一直是一个谜。据报道,文物专家竟然在泰山南麓22公里的云亭山找到了黄帝封禅的遗址。虽然我们此行没有机会去看看,很是遗憾。而《尚书.舜典》则记载了舜封禅的情形:“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所谓“柴”就是烧起柴火祭天,我们可以想象,4000年前在泰山之巅的熊熊烟火中,我们先民以虔诚之心祭拜天地。

紧十八盘慢十八盘

泰山风景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特色,一段是从山脚下的岱庙、一天门到中天门,这段基本处于山麓,相对地势平缓,古木参天,空气清爽,山间鸟语啁啾,流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而从中天门以上则是另外一种景致,山势突兀,山道迂回险要,紧十八盘,慢十八盘,自有“无限风光在险峰”韵味。杜甫的诗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想杜甫应该是登上了泰山,而与泰山有关的最“有名”的名人孔子,我想应该是没有登上泰山。泰山上的“孔子登临处”牌坊仅仅在一天门上去一点点,还在山麓。我不知道孔老夫子多大年纪登的泰山,这使人不由得心生疑惑: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不是他亲身体验,还是道听途说而已。哈哈,至于孔夫子有没有登上岱顶,至此存疑,以待识者。

岱庙位于泰山脚下在岱庙看秦始皇刻石

作别孔子,下一个与泰山有关的人物就是秦始皇。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70余人到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于是他黜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云云,都是称颂自己的功德,共147字。刻辞为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相传是李斯所书。我在泰山脚下的岱庙看到了秦始皇刻石的残迹,仅剩数字而已,据说是毁于战火。秦始皇在泰山留下的另一遗迹就是“五大夫松”,在中天门以上,据说秦始皇登山时曾在树下避雨,因此封松树为大夫。民间传说而已,颇不足信。

转自:http://www.lvtou.com/h/post/19TTydDQ/20061017/11/85047_0.html25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