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山之行圆满结束!!! |
[游记]泰山之行圆满结束!!! |
2008-01-05 gushan.net |
转帖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为全国名山之冠。“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曾认为: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群山之最。实际上泰山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只有1,545米,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但由于突兀于坦荡荡的山东平原之上,东临浩波无涯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泰山踞高临下,凌驾于齐鲁丘群之上,真正成了茫茫原野上的“东天一柱”。这样,古代人们便有了泰山为天下之中心的感觉。 泰山周围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成为古人类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及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几千年来,这里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初,禹曾分九洲,其中冀、豫、青、兖徐五州均在此;战国七雄时,这里有六国之都,泰山成了东方文明的代表,伟大而计策的象征。泰山除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具有丰富的自然美景,如果我们把风景自然美的特征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宏观上具有雄伟的特征外,还有雄中蕴含着奇、险、秀、幽、奥、旷等美的形象。泰山又是一座古老的山,拥有25亿年高龄的泰山,古松古柏漫山挺立,更让人觉得它阅历深厚。泰山在几千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名山风景的典型代表,即以富有美感的典型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又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地域空间综合体。根据中国传统的山水观,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更高、内容更为丰富的泰山风景景观。泰山是中国帝王封禅的五座大山(岳)之首,一向有“五岳独尊”之称。 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清朝,先后有72位帝王在登基为“天子”之初,都曾到泰山举行封禅的祭典大礼,其中蕴含了祈求泰山通天达夺的神力保佑皇权稳定,天下太平的意愿。孔子也曾“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后更有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等名人在泰山留下足迹和名篇。而其中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更成为千古绝唱。山下的泰安城,也是因为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岱庙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安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过渡阶段。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在于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因为泰山常有帝王将相及文豪才子光临,所以在中国的名山中,登山道修筑得最为完美,台阶宽大、结实,有一股特别的气派。从山脚的岱宗坊开始,一直到南天门有石阶7,000多级。特别是“十八盘”一段,更显示出泰山石阶的气势。每一位进入泰山的游客都会容易而明显地感觉到,正是由于这些计策而辉煌的古建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12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之中,并名扬世界。 泰山之所以被称作“天下第一山”,满山无价的文物,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从山下的岱庙到山顶的碧霞祠,沿途有无数的碑刻和许多建筑。岱庙是历代帝王祭祀泰山时举行大典的地方,规模宏大,面积有9万多平方米,原有建筑800多间。主体建筑天贶殿,殿内有一幅名为《启跸回鉴图》的宋代壁画,高3.3米,长62米,描绘的是东岳大帝出游及其狩猎归来的场面。画中人物数以千计,神态生动,为极珍贵的文物。在中国各名山中,石刻最多、最好的,也数泰山。泰山有许多摩崖石刻,而经石峪是最著名的一处。在数百平方米的石坪上。雕刻了隶书《金刚经》每字约50公分(约1.6呎)见方。虽经历千年风剥雨蚀,但仍留有1,043个字。而在岱顶,唐玄宗李隆基撰文并书写的《纪泰山铭》,不但碑身高大超过10米,而且所有字贴金,每当日出反射朝阳,灿烂眩目。岱顶的天然石刻中,古代名人的石刻就更多了,无论哪一件,都是瑰宝。联合国教文组织的一位官员曾如此评说泰山:“我今天登上泰山,不仅感到它作为遗产的一方面,有美丽的风景、古老的传说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且感到了它的力量的方面、精神的方面。人们常说‘稳如泰山’。这说明了泰山是力量的象征。”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转自:http://www.gushan.net/bbs/viewthread.php?tid=103412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