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千佛山山会游记 |
[游记]千佛山山会游记 |
2007-07-24 sina.com.cn |
周五时听说千佛山山会这周末就要结束,更听那前辈描述得天花乱坠,加上想起路过时的热闹,便有了去凑热闹的强烈欲望。 周六阳光明媚,回暖的天气让人们都在家呆不住了,这两天的确是适合出游的好日子,于是我也在睡到自然醒后整装出发。 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明明是在家乡逛春节一条街时才有的人山人海嘛,于是乎在艰难的移动中暗自庆幸没有带俺家宝马来。原先并不清楚为什么有这么一活动,后来是走到千佛山入口才醒悟,原来这是第24届千佛山重阳登山节的活动之一。看看,自己又忘了重阳节! 在我看来,赶山会其实也就是赶集市,用家乡话说是赶圩,借着登山的节日热闹热闹,这应该算是济南的一大民俗活动吧。记得还在学校的时候仅仅看了报纸介绍都没有亲身体验过,这现在总算了了一桩心愿。 山会就在千佛山入口和出口连着的两条窄窄的街上,南北向的街上分成两条道,东西向的街道稍宽主要留给车辆通行了。在这里从吃的、用的到穿的、玩的、看的全都齐了,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当然登千佛山总离不开烧香拜佛,卖香火,佛珠之类的占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卖的是各种山货和说不清楚的杂物。 让我最感兴趣的当然还是吃的,看那金灿灿的柿子堆成小山,红红的山楂和花花的冬枣用大大的篮子一溜摆开,饱满的花生核桃铺了一地,硕大的梨和苹果也抢了不少风头,还有山东的各种煎饼、烧饼、菜饼,山里产的中药材,花草茶······整一个“花花世界”,我的眼睛可是享受了一次盛宴! 尽管一路强忍着掏钱的欲望,结果还是“满载而归”。这回是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这北方收获的季节,说收获,除了那些实物,我还实实在在的感受了北方的民间技艺,像小时候的捏泥人,做芝麻酥糖的还有山东特色的摊煎饼等等,印象最深的要数山会上的民间绝活--吹糖人,从前也只是在书里读到过,如今亲眼看到了,真得为之叫绝!我先看到的是一位老人,他将麦芽糖浆状的一团捏出(我叫那“糖面”),像涅泥人之前捏泥面似的揉了几次,在两手一撕一甩,用嘴巴衔住因撕甩而拖出的一条糖面,紧跟着一边吹一边捏连着的那团的糖面,不到一分钟一个金色的糖人就出来了,不过糖人并非人,多是十二生肖的形象,复杂一些的就是好几个糖人粘一块,如两只老鼠样的和一支葫芦凑在一起,起个好听的名字叫双鼠献福。后来走到另一条街上,看到了两个中年人也在吹糖人,只是多了红色的选择,围观的人却不如那位老人那儿的多。看热闹的我忍不住问了一下价钱,刚开始都说单个的2元,后来又说1元也可以,那个双鼠献福也是从5元掉到3元,我的心里可是挣扎了好久,想想自己实在不敢吃,又觉得如此好的传统技艺光看也值这个价,最终还是没有买下,回家的路上还满心的遗憾和愧疚! 遗憾也不止这一个,之前看到有卖金黄色香喷喷的炸串螃蟹,最近又刚好是吃螃蟹的好时候,犹豫着就被挤到了老远,都来不及回头买串尝尝··· 好天气为人们提供了出游的条件为山会增加了人气,山会则为道士们提供了一次出世的机会,沿街两旁时不时就可以看到有身着道士服头戴道士帽的人都摆着算卦看相的摊,还真不知道是真是假了。 几个小时的逛下来,感受很多,不只是作为南方人的我,在城市出生的人可能都很难感受的北方民间传统文化,我在这里很是尽兴的体验到了,尽管这只是一小部分对我却是大大的收获。厌倦了快餐式的城市速食,连小吃也是现成,没有了制作的乐趣。我想:食品的制作过程也该成为人们对美食的享受和食品价值一部分,站在旅游角度,这种旅游产品是否可以发展一下呢?呵呵又想到本行去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e869ba010006bp2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