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门塔位于济南南部山区,地处柳埠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造塔。它以诸多未解之谜,以及历经沧桑的传说故事,一直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的脚步。 五一节放长假,我和老公去柳埠镇的“农家乐”游玩了几日,同行的小弟说起四门塔的阿閦佛首失而复得的“传奇故事”,这让我又萌发了进去游览一番的念头。 1997年春,四门塔的阿閦佛首被盗,令世人震惊。警方历经两年多的追查,于1999年终于抓获了3名犯罪分子,但佛首却已被犯罪分子卖往海外,下落不明。 四门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单层方形石塔,享有“中华第一石塔”之美誉,据说始建于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四门塔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此珍贵的国宝级历史文物竟然被盗,怎不令国人痛惜不已? 没想到在佛首失窃五年之后,于2002年春天,山东大学考古研究所所长意外地收到了台湾有关人士的来信,来信称被盗佛首已被台湾人从海外购回,现存放在法鼓山文教基金会的密室里。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圣严法师还明确表示:“为让四门塔古佛像恢复旧观,为中华历史文化的保存尽一份力,愿让佛首回归原处。” 同年12月13日,应圣严法师邀请,由济南市文化部门派专家组成迎请团前往台湾,在对佛首做了进一步鉴定确认之后,与圣严法师等共同护送佛首回归四门塔,至此,饱受5年多颠沛流离之苦的阿閦佛首终于回归故里。 四门塔阿閦佛首失而复得,国人无不兴奋,从而也留下了一段海峡两岸共同保护国家文物的佳话。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进入大门后,首先进入的是神通寺遗址。神通寺始建于1600多年前,历经隋唐、元明各代,曾是齐鲁大地的佛教文化中心。神通寺的原貌到底怎样不得而知,目前的神通寺我想是仿建的,但里面依然烟雾缭绕,烧香拜佛的络绎不绝。 出了神通寺后门,过了一座通往东侧的拱桥,不远处便是四门塔。塔建于距今约5.5亿年的寒武系页岩之上,塔身为当地大块石岩砌成,单层方形,高约十几米,每边宽约六、七米,四面各辟一半圆形拱门,明清以来习称“四门塔”。四门塔塔心柱四面共有四尊雕刻精美的石佛像,居于东侧一门的佛像便是阿閦佛像。这四座雕像始雕于隋代,被誉为“镇塔之宝”。 塔的北侧有一参天古三松,重围合抱,据说,隋炀帝杨坚曾在此树下许愿要当皇上,后来就果然当上了皇上。于是,人们就纷纷到此树下来许愿,以期心想事成,所以,人们就又把这棵千年古松叫作“灵通神松”。 从四门塔沿原路返回便看到墓塔林,这里现存墓塔46座,墓碑15通。此处墓塔根据塔身和塔顶形状不同,可分成密檐式、阙式、幢式和亭阁式。这里的墓塔造型各异,刻工精细,式样繁多,可谓国内少有的古塔博物馆,但是,我和老公对佛教没有多少研究,这些墓塔里存放了哪些高僧的骨灰我们不得而知。 因老公的鞋子不太合脚,直喊脚痛,龙虎塔和千佛崖我们没去,我和老公对自然景观比较喜欢,他一瘸一拐地坚持陪我去了位于神通寺西面的竹林和涌泉瀑布。这里竹子是有一些,但是,远没有在南方见到的竹林那么青翠茂盛,所谓的“涌泉瀑布”,也完全是有名无实,“涌泉”只是一汪脏乎乎的水,“瀑布”是在一块不高且布满青苔的崖石上似有似无地垂下来一点点水,看后令人失望。 一来老公脚痛,二来和小弟约好了,一个半小时后他会在大门口等我们,我们只好放弃了其它景点的游览,急匆匆地从西面的侧门走了出来。 四门塔因年代久远,外观看似质朴简单,但在文物界却非常有名,传说故事也非常之多,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有专家断言:此处的“地下宝藏”必定远远胜于地上,有朝一日,条件成熟,挖掘四门塔地下文物,很有可能会有考古界惊人的新发现? 2006/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