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秋游四门塔 |
[游记]秋游四门塔 |
2007-07-28 |
秋游四门塔[游记] 嗯,今天中午出发,没想到从济南市区到四门塔还那么远。到英雄山换乘公交车,上车之前,跟朋友打了个电话,因为没去过济南的南郊,想了解一下情况。本意是想去仲宫的,但买水时问了一下当地的老板,说大门牙,小门牙村更有意思(好搞笑的名字!)嗯,于是上车问师傅到不到。问好不好玩?他说还行,我突然想起来原来看地图时四门塔,柳埠,好像都在这一片,于是又问到不到四门塔,人家告诉我说有这一站,到时下车就行。于是我走到车中间,正好看到行车路线图,一见眼晕:从我上车那站开始找。一直快找到终点站了才看到四门塔三个字。怪不得司机师付告诉我说早着呢!~~5555站累了,换个姿势,无聊得我看着路线图开始数我要站几站才能下车。一直数了两遍才数清:33站!!!从英雄山开始,第33站,才是四门塔,我的天呀!!!想想自己回家四五个小时也站过来了。心想就当做运动了。换了N个姿势之后,终于老天开眼,不想让我等会儿没力气爬山。旁边的一对母女下车了。于是可以坐下了!!!看看时间,坐了一个小时之后,终于到了。 下车第一眼就是四门塔风景区。但第一眼看到的是庙,看上去香火还很旺的样子。没太多人,很安静。空气也很清新。浮燥的心平静了很多很多。于是,也会双手合十。绕过大殿,便有石梯通往山上。问了问旁边买东西的大妈,虽然我拒绝了她的推销,但她还是很好心地指给我,告诉我会走远就到。路上没几个人。很安静。两旁是松树(本人松柏不分,后来知道是柏树。嘿嘿),都长得漫到了路上来,古石梯有点长而曲,加上绿树掩映,虽然看不到塔,但在山间小路自由游荡,感觉很轻松。到半山腰,右转(我到了四门塔景区后,天已经阴了,没有阳光,路又曲折,一会我就不辨东西了。)先看到一株巨大无比的柏树,是九顶柏,传说是一只凤凰衔来的树苗,后来长大分成九枝,至今已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我数了数,好像是十个树枝?不过爬得眼花也不去计较了。倒是上面红红的一片片都是信男善女们挂得各种许愿符。 转身抬头就看到了四门塔。关于它的介绍有很多网站都有,以下括号部分为摘录:(四门塔位于济南南部山区,地处柳埠国家森林公园。气候属季风气候,地形属山陵地形。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郎公和尚曾在神通寺做过主持,当时僧人达500余众(公元351年)。内有隋代的四门塔,唐代的千佛崖和龙虎塔,唐以后的主要遗迹有元、明、清代的碑刻、故墓、塔林、涌泉、瀑布、竹林;景区内的金牛山空中花园,每年夏季为夏令营基地和农业生态游基地。四门塔建于隋朝后期,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层亭阁式石塔。四门塔呈平面四方形,全部用当地出产的大青石砌成,非常坚硬,一千多年来尚无风化侵蚀的情况。它由塔基、塔身、塔檐和宝顶组成,塔身上用石块垒砌挑出五层作为塔四角攒尖的锥状屋顶,上置石刻塔刹。一九六一年,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内正中央有一个四方平台,平台上有一座方形塔心柱,塔心柱上方以十六块三角形石梁和塔身相联系住塔顶。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尊主佛像及左右二尊菩萨和弟子,目前剩下主佛。每尊佛像都是用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佛像皆螺发肉髻,颜面丰圆,额光平正,细眉慈眼,隆鼻长脸,嘴角上扬,安详恬静的神情,似在向人娓娓说法。这些佛像雕刻细腻传神、刀法流畅、文饰清晰,极富中国文化、艺术的审美精神,是珍贵的佛教艺术极品。)其中面南的阿‘门字,内有众字,五笔打不出来,也不会读’。佛的头被偷走过。现在又由台湾佛教信徒送了回来。 的确也是听说这是国内最早的石塔。我试着把手摸上去。感觉冰凉而沧桑。突然想到时间的伟大。雕刻这石塔的一双双手已经化为尘土,多少抚摸过,膜拜过的双手也已化为尘土。多年以后,也会包括我。石塔站在一个半山顶上。感觉是面南偏东,不过也不太清楚啦。从四门塔出来,顺路看了小唐塔,雕工也是很精美,只是细看的话,右边的一面塔基已经泯灭了,所以看得出来是后来又补了一块。看上去古质已经不太一样了。又走到滴水泉,蹲下一看,哟很多奇怪的小黑虫,看上去像甲虫的亲戚,还会潜水哟。哈哈。 再过桥到了碑林,气氛非常安详。不过说实话但跟烈士陵园却不是一样的感觉哦。可能是年代太久远了吧。后来才知道是寺里的高层法师升天之后,为他们做的。有砖有石的而制作,有精美的,也有古仆的仅刻了几个字的。看了介绍才知道是从唐到清朝刻的全都有的。 由碑林出来,就到了龙虎塔。这个塔比四门塔小一些,但看上去风格完全不同的,四门塔很古朴简约,但龙虎塔很华丽,雕工很精美,人物也很繁多。由顶头到塔基都见到独具匠心之处。这塔是唐代建的,由此也可看到时代对艺术的影响吧!(附:摘龙虎塔介绍:龙虎塔因塔身雕有龙虎而得名。更因它那精巧玲珑的建筑形式与精湛的石刻艺术,被人们誉为济南最优美的佛塔建筑。龙虎塔具体建筑年代已不可考究。据建筑风格推断,塔基、塔身建于唐代,塔顶补建于宋。龙虎塔塔高10.8米,为砖石混合结构。塔基为石砌三层须弥座,雕有凹凸形纹饰,以及覆莲、狮子、伎乐等精美浮雕。塔身由四块长方形石板构成,四面各有火焰形券门。券门上部雕有龙、虎、佛、菩萨、力士、飞天等图像。塔内有方形塔心柱,四面各雕佛像一尊,像上饰有花草、飞天等浮雕图案。塔顶则为砖砌重檐。檐下双挑华拱承托。顶置覆盆相轮塔刹。整个建筑雕工精细,富丽堂皇,虽历经千年风霜,所雕人物和禽兽,仍然神态飞动、栩栩如生,在唐代佛塔建筑中别具一格。与四门塔的古朴风貌遥相辉映,给人以不同的艺术享受。) 一路下行。便是千佛涯。面阳的山涯上,大大小小的佛占了一整面山墙。不过走到头也才几十米,原来才二百一十余座。有的佛龛顶上还加了一个小小的屋檐里。为佛也遮蔽风挡雨啦。 再下行,穿云拂雾,路边突然看到有人,好像在用相机拍照,可奇怪的是从远处一直走到他身后,从他的角度看了一眼,也没看到风景啊?再定晴一看,哇,好大的一只蜘蛛啊!还是彩色的!不由得问:有毒吧!那人回答了一声,然后继续拍。走了两步,又看到一只,小胆地走近看了看,嗯,是很大。起码比平常的大四五倍。加上八只腿的长度,总得有二寸多长了。拐弯又看到了两三只,各据一方,有一个网上挂满了小虫子,看来收获很大哦!的确是很厉害的说,网线是线绿色的,看上去很结实,用小棍试了试没挑断,反而把蜘蛛引得爬来了,吓得我后退了几步,嘿嘿。最长的蛛网线目测都有两米来长了。 这一段路是下行的山路,全由卵石满成的。树很窄,绿树郁郁葱葱。隐隐听到流水潺潺。走几步,便见泉水,竹林了。号称江北。是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涌泉。先由龙口流出,再过一窄口水窗,流到长形水池绿波荡漾,水声清幽。顺石路随意前行,左下为泉水流就的小溪,,右上为密密竹林,感觉很美。 突然想起来周五有朋友让我对的上联: 放明月出山,快携酒于石泉中,把尘心一洗。 |
原始链接:http://www.blogcn.com/User3/anlinsa/blog/3882432.html |
转自:5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