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唐鲁孙笔下的老济南泉水风情

[游记]唐鲁孙笔下的老济南泉水风情

2008-05-22    sina.com.cn

唐鲁孙系清末贵族后裔、满洲八旗子弟(正红旗人),原姓他塔拉氏(对应的汉姓即是“唐”)。据《清史稿》等记载,唐鲁孙的高祖裕泰曾任陕甘总督、盛京刑部待郎、闽浙总督;曾祖长敬官至四川绥定府知府,曾叔祖长善官至广东将军,曾叔祖长叙官至刑部侍郎;而长叙的二女皆被选入宫,服侍光绪,其中长女为珍妃、次女为瑾妃。唐鲁孙的祖父志钧,字仲鲁,曾任兵部侍郎。而唐鲁孙的母亲则是汉人,但亦出身于名门,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翰林、曾任河南巡抚、河道总督、闽浙总督的李鹤年之女。唐鲁孙是世泽名门之后,而世宦家族的饮食服制皆有定规、随便不得,再加上唐鲁孙曾长期生活于北平,幼时曾多次进出过皇宫大内,自幼耳濡目染旧京的各种饮食文化、民俗掌故。此外,唐鲁孙还曾随先世游宦江浙、两广、云贵、川黔;后来,由于父亲早早过世,唐鲁孙不得不在十六七岁时就要顶门立户、与外人交际周旋,其间自然少不了饭局应酬;再后来,唐鲁孙外出谋职,先在武汉,后到上海,其间或因公或因私,游踪遍及全国,得以遍尝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地美味名吃、家厨奇珍。由于以上原因,唐鲁孙见多识广、博闻强记,对故土的岁时风物、市井风俗、饮食风尚、逸闻掌故皆十分熟悉。

1946年,唐鲁孙渡海赴台,初任台北松山烟厂的厂长,后又调任屏东烟厂。1973年2月退休前后,为避免、排遣退休后骤然闲下来无所事事、手足无措的失落苦恼,使遣有生之涯有所寄托,唐鲁孙于古稀之年开始提笔为文。至于文章写作的范围,他给“自己规定一个原则,就是只谈饮食游乐,不及其他”,原因是“以宦海浮沉了半个世纪,如果臧否时事人物,惹些不必要的哕唆,岂不自找麻烦”,还有就是他“自命好啖”,别人也一直称他为“馋人”。所以,他“把以往吃过的旨酒名馔,写点出来,就足够自娱娱人的了。”1972年,唐鲁孙在台湾《联合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篇充满“京味儿”的谈饮食文化的美文《吃在北京》,没想到立即引起了许多在台及在海外的老北京的莼鲈之思,被广为传诵。从此以后,唐鲁孙一发而不可收拾,到辞世的十余年间,他在台湾各大报刊发表了百余万字的作品。1976年,台湾景象出版社为其出版了作品集《中国吃》、《南北看》,紧接着皇冠出版社又为其出版了《天下味》,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为其出版了《故园情》。

唐鲁孙的文笔雅驯生动、清丽典雅、识见通达,娓娓清谈,妙趣横生,品美食,道源流,皆言人所未曾言、道人所不能道,写得“色香味”俱全。其笔下的旧京掌故,上自朝章礼仪、内宫逸闻,下至九流三教、花鸟虫鱼,几乎包罗万象、无所不谈,而且对所谈事物的来龙去脉,大都细述无遗,且涉笔成趣,令人神往。因此,其作品每次结集出版后都引得人们竞相购买,细细品读,在台湾对“唐鲁孙”这个名字,用“妇孺皆知”这四个字来形容是并不夸张的,唐鲁孙本人也因此而被誉为“华人谈吃第一人”
、“华文食经第一圣手”、“旗人中的奇人”,被赞曰:“侠有金庸,吃有鲁孙”。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5395d01008gyg.html19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